全球事务 global-affair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球事务 > 是非爱恨情仇,皆因“我不是我的我”?——一位能够通权达变一以贯之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是非爱恨情仇,皆因“我不是我的我”?——一位能够通权达变一以贯之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

发布时间:2020/08/04 全球事务 浏览次数:1988

是非爱恨情仇,皆因“我不是我的我”?

 

——一位能够通权达变一以贯之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

 

 

没有蒋经国,就没有阿辉伯

 

《孤女的愿望》表达的是一个少女对幸福人生的愿望。

 

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推行以农业培养工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出口代工工业模式,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中挺过来的台湾,到6、70年代,受美国停止对台湾美元经济援助(1965),实行与大陆接触政策影响,台湾农业工业差距进一步拉大,农业资本与劳动力备受工业财伐剥削,社会矛盾加剧,在农复会工作的农经博士阿辉伯,联合六位大学教授对此向政府发出强烈抗议。

 

 

未料此举,得到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的青睐。当时,经国先生为了摆脱台湾经济危机,解决工农部门失衡难题,正大力扶持“吹台青”、推行“革新保台”在地化、本土化政策。这成为阿辉伯崛起的机会,就在尼克松踏访中国大陆之际,蒋经国发布尚在新西兰出席国际农业会议的台湾在地人才阿辉伯任政务委员的消息——满足台湾青年一代政治上升空间的愿望。那些说蒋经国错选阿辉伯的言论,实在是对经国先生的辱谩!

 

而此时,“文革”中的大陆,则走的是相反的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0年代大陆也有一首民谣,叫作《知青之歌》!

 

阿辉伯与阿民叔本是两隔岸兄弟

 

90年代初,阿辉伯与阿民叔本是相互暗送秋波,打破了两岸40年没有官方接触的僵局,主动方在伯不在叔的务实外交政策,突破了老蒋汉贼不两立退出联合国(本可以观察员留下)以来的国际空间仄逼局面,让中华民国台湾作为一个小小的特殊主体,重新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但是,伯在康乃尔母校演讲(开始叔并无强烈反对),欧洲邀请台湾官员访问+发布总统直选制后,引发叔之不爽而反应强烈,又是打飞弹又是六评,伯领导下的台湾,还遭美国克林顿政府“三不政策”打压!

 

然而,在如此高压之下,伯反怼叔:“你大还是我爸大”,非但不示弱,反成功当选中华民国第九任亦即第一个民选总统(我们称之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件事在大中华历史上,可谓开天辟地,居功厥伟,非同小可!

 

至1999年,伯发表大陆与台湾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论,并将“还政于民,还权于人”政治信念,通权达变,一以贯之,集权而不恋栈权位(连、宋、陈、马、蔡崛起,实际都是伯的有意后事安排),可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却招致国、共隔岸默契,口诛笔伐,将其本土化政策垢病为“台独”--伯12年最高公职任期内,并无“台独”言论的证据。这是垢病者,基于自己对伯的爱恨情仇,严重不实事求是的意气用事!

 

阿辉伯最让阿民叔不满的言论,大概是“中华民国为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子”父子关系论(中式民间分家常情常态),但这依旧是一国论,而且,很可能依然是两岸人民终将公决的方向--如果大陆不刻意挤压2400万台湾人民,且放弃对14亿大陆人民实行“驭民之术”的话!

 

呜呼!叔伯兄弟相差3岁,本可比拼服务本区域人民,台海两岸,和平竞赛,共襄生长!

 

可结果却是:阿民叔在大陆,则继续代表一切,奉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的夷夏之防意识形态。总算形式上和平交接政权,也算开创历史,却始终不放实际操纵,后遗症严重!

 

而农经博士阿辉伯在台湾,对中国民主、台湾经验的贡献和自我定位,可谓“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2000年卸任后至今日,岛内外所有对阿辉伯的赞扬、批评或谩骂,都是从某一方面对他成功之道的印证!

 

阿辉伯成功之道

 

第一,站在道德高地:真心还政于民,还权于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一切谋略策略政治手段服从于此。于是,终于在错综复杂的权斗中脱颖而出。

 

第二,政治上自觉限制自己:将总统任期从6年改为4年;直选第一届总统后,只担任一届,便主动退出,不谋求连任,主动扶持社会政治力量成长。将经国先生解除报禁,开创民可批评官的历史进行到底,在台澎金马地区,完成总统、议员、省市长人民直选。

 

第三,党内集权平衡各派老政客势力(借力打力),但力推新人,继续经国先生开创的政治本土化进程,突破“汉贼不两立”传统观念,派出“密使团”与大陆高层代表人士暗中接触,国际上开展不拘国号、国名的务实外交,以虚打实保持台湾的存在感,以民主保台,威权变自由,创造了中华民国台湾经验。

 

性格:真诚、勇毅、笃行、迎接挑战、务实、灵活

 

意识:戒急用忍、我不是我的我,行稳致远、富有成事智慧!

 

既通权达变,又一以贯之

 

阿辉伯晚年演讲常把“我是不是我的我”挂在嘴边,意即在“我”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实现。他出生时,是日本人,阿辉伯的名字被改为岩里政男,他当过日本军官,打过二次世界大战;他是台湾本地人,经历过228事件;参加共产党读书会,尝过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滋味;又在经济学家介绍下加入国民党,经过蒋经国亲自面授机宜,一个学者和政治素人,竟然从行政院政务委员,而台北市长、省主席、副总统,直至中华民国总统。

 

 

阿辉伯不是阿辉伯的阿辉伯,他用他这一生实践了这句话。而台湾何尝不是在历史的镜子面前问“我是谁”,蒋经国“革新保台”、阿辉伯“中华民国台湾化”、陈水扁“一台一中”、马英九“联共制台”和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主政12年,阿辉伯不是阿辉伯的阿辉伯,是中华民国台湾的阿辉伯,在他的宁静革命下,台湾不是台湾的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更不是日本的台湾或美国的台湾,而是中华民国的台湾,是特殊国际的台湾。

 

阿辉伯93岁时,接受李桐豪采访,他谈到生死问题:“我阿辉伯耶,如果那天来临,我也不会哭。”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体,他有强大的自我,却通过禅修克服自我,他活在一个需隐藏自己、出卖他人才能存活的险恶时代,于是他做了各种矛盾又务实的抉择:他促成台湾的民主化,但也喂养地方派系造成党派族群分裂制衡;他被视为“台独教父”(12年最高公职任期内,并无言论证据),却一手建立两岸互动模式;他执行本土化路线,又始终尊崇蒋经国。

 

他在90年代开创的台澎金马政治格局影响至今,即便人生落幕,阿辉伯仍是个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名字。

 

何谓“不是我的我”?

 

最后,不管阿辉伯是一个什么样的矛盾体,也不管阿辉伯与台湾政坛各派人士(无论是国民党大老,还是年轻一代的宋、连、陈、马、蔡)之间的是是非非爱恨情仇,只要把握住“我是不是我的我”这把通权达变一以贯之的精神钥匙,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解释!

 

那么,“我是不是我的我”,他的这个“我”,是什么意思呢?从他最喜欢的托马斯·卡莱尔《衣裳哲学》和哥德的《浮士德》两本书不难得知,这个“不是我的我”,事关灵魂和仪表。那就是弗洛伊德式本我、自我之外的“超我”(superego),更是释迦牟尼的“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和“常乐我净”的“我”(梵语ātman)。这个“我”,不是日常第一人称的“我”(梵语为aham、英语me),其本义为“存在”(be),引申“事物本质”,又指“至高无上之主宰”,而不是陷入“我执”的小小共同体的、个人是非恩怨情仇的“我”(me)。

 

这,大概是阿辉伯担任公职和卸任后继续参与公共事务时,时常提醒自己,也要求自己做到的“不是我的我”吧?

 

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口号,“你可以不认可他,但是不要自己沉沦”。一位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演讲视频下留言的年轻人,这样自信地评说:

 

“感念万能LDH总统,运用高超手段在独裁专制且豺狼环伺的国民党中杀出重围,在任内完成6次宪改,至今无人能匹敌。且在政治斗争集大权于一身后,非但没有恋栈权位,还还权于民,实现真民主,巧妙地让在风雨飘缈中走钢索的台湾成为亚洲的民主灯塔,也是台湾人的骄傲。体制外的史明、体制内的LDH,终其一生都在为台湾(建国)奉献,在此晚辈向你们至上最高敬意,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事了,台湾加油!”

 

斯人已去,精神尚存,他通权达变一以贯之地促成的东方民主模样,何时终成大气候?这是新生代的事!

 

台海两岸人民为大

 

顺便想到台海两岸关系,此消未必彼长,彼长必至此益。

 

大中华台湾地区进入经国-登辉时代以来,回头望,过去的40年间,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是非,不知不觉,打自邓丽君的歌声飘进大陆人的耳朵起,接踵而来的台湾校园歌曲、影视小说、流行音乐、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休闲生活、高科技代工、金马奖、新国学、保健器材、IT产品、文创产业、小区经济、义工精神,普通台湾人那种安祥、平和、有尊严的目光和神态……在一定程度上,细雨润无声般地也改变了大陆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向前走,只要不发生人为阻隔,不管两岸当局如何对立,2400万与14亿人民之间,依然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他、他中有你”地竞相学习,共襄生活,天长地久……

 

一切理念、制度、利益都将回归生命、生活、生态,正所谓大德曰生,和实生物。

 

那么,台海两岸何不:存同尊异,间道竞合,破解冲突,和恊共生?!

 

孞烎2020年7月31日-8月1日于温哥华

 

参考理解:《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中解释“常乐我净”时,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也就是说,佛所讲的“我”,是如来藏或佛性的意思,这是人人皆可成佛的ātman我,而不是说有一至高无上的ātman我。

 

如何达到无我?《楞严经》有言:“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是说要使身心内外通通让位,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因此《楞严经》提出二十五种悟道方法,分别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下手,随选一门深入,都可通达无我,证到存在(be)的本来究竟是什么。

 



 

作者:钱宏(中国作恊会员、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

 

 

1 2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