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rticles
- 微趋势,新变量——“因应AI猛进的不确定性及三... 2025/01/13
微趋势,新变量 ——“因应AI猛进的不确定性及三大瓶颈Microtrends国际研讨会”侧记 ...
- 地球世:愛之智慧孞联网(Earthropocene: Amo... 2025/01/11
Earthropocene: Amorsophia MindsNetworking 地球世:愛之智慧孞联网 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
- 俄乌战争是个意外,解决办法却需超常 2025/01/03
俄乌战争是个意外,解决办法却需超常 ——迈向交互主体共生的国际新秩序 Archer Hong Qian 时代...
- 终结战争,重建全球共生新秩序计划书 2025/01/03
终结战争,重建全球共生新秩序计划书 钱宏(Archer Hong Qian) 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ion(...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Symbiosism:Charles Thomas Taylor &Qian hong又一次量子缠绕...
查看详细说明
Speech
-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2021/07/08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 ——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钱 宏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Symbiosism(...
- 新汉字yǜ的释义 2019/11/16
语从金音玉(Yǜ):金口玉言,一诺千金,性人诚恳、执信; &n...
- 钱宏: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 2019/11/16
点击播放 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访钱宏主持人:...
希格斯玻色子还不是“上帝粒子”——从爱因斯坦、霍金到共生场论
题记:我相信,哲学的功用不在知识性,而在智慧性。我这里给出的不是结论的真理性,而是给世界各地前沿科学家们提出一个方向性问题,或者说,提供一个新思路!
追求统一场论的背景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从牛顿到拉普拉斯,都声称:“如果知道某一时刻宇宙内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宇宙的未来。”而20世纪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发现,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到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后来,又发现了混沌现象,即在一处很小的扰动会在另一处引起巨变。一只蝴蝶在一个地方扇扇翅膀,就可能在很远的一个地方引起大雨,所以天气预报往往也不准确。
如此,绝对的决定论失去了基点。然而,自爱因斯坦晚年尝试建立一个能描述自然界所有力的统一场论后,很多科学家一直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描述整个宇宙的大统一理论。
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能描述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有人认为可能,这就是所谓M理论,或超弦理论。据称,M理论又称膜(Membrane)理论、矩阵(Matrix)理论、母(Mother)理论和神秘(Mystery)理论。它认为弦或者膜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或膜的不同振动激发态。它有可能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但是,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指出,在任何公理化形式系统中,总存留着在定义该系统的公理的基础上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任何一个理论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管科学家发现了多少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可霍金依然断言,人类包括M理论在内的关于宇宙的所有理论“既不协调,又不完善”。那么,在物理学领域,会不会可能存在类似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规律?这似乎在说不完备才是完善的。
既然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能协调和完善地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那么,科学家们为何要追求“完备性”?所谓的“完备性”“大统一”,究竟是指什么意思?
如果大统一、完备性,指的是上帝全知全能的特性,那么是否存在“上帝粒子”呢?
上帝粒子的品格
如果上帝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那么,当它与变布全宇宙的量子场耦合而获得质量或质点(Mass point)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共生场(Symbiofield)理论讲的Si( )子或灵子引發的自組织共生起源。
Si( )本身就是一种生成质量的机制(亦即Higgs mechanism,又不限于此),即使費米子、玻色子等基本粒子獲得质量的机制。
重要的是,Si( )子具有超弦的特性,既有转动、振动、移动特性,又有双螺旋耦合特性;既无处不在光耀传神,又似有若无瞬间即逝(此亦希格斯子、费米子特性);既是一個“被观察对象”(自组织、自相互作用意义上),又是一個觀察者(人择原理意义上)。
所以,希格斯玻色子虽然接近上帝粒子的意思,但因其不具備“觀察者”特性,还不是上帝粒子,只有聚合希格斯子、希格斯机制、希格斯场三位一体,同时,又符合人择原理逻各斯(λογοσ,认知理性)、努斯(νους,参与理性)、埃斯特惕卡(αισθητική,臻美感性)三位一体的Si( )子,才具备了“上帝粒子”的品格。
所以,拉普拉斯之后,从爱因斯坦到霍金,希望建立一种解釋一切的统一场论或大统一理论,都是南辕北辙,都不可能統一到任何一个质、能、信及其时、空、弦同一的任何点(质点或奇点singularity)、波或体上,因此,物理学家们设计加速器向外寻找基本粒子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一切都在臻美共生的关系过程中。
结论:如果大一统理論是必須的,那麼,只能是在全息且臻美共生的意义上,才可能是成立和有价值的。
否則,任何宣称“大一统”的理论,一定会和人過不去、和人为难!
从人择原理到共生论
其实,任何大统一理论远不只是“不能和人过不去”,而且就世界本身来说,哈耶克发现“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竟是如此真切。
那么,有没有一种导致观念转变和赋予意志力量动态平衡相对应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又正巧与自然秩序与约定秩序的动力学与恊和学相对应呢?
既是“人”说“事”观“物”,当然离不开人的选择。人择原理的深刻性,在于洞察到了这个宇宙的种种精细结构运行维度,包括明暗物质、能量、信息(心=Information of Mind)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和观察数值,恰巧不偏不倚不增不减自己如此地“适合碳基生命活体及其意识现象的存在”。
人择原理的深刻性,还在于将人的意识形态存在,看作宇宙天体、生命演化全过程、全生态链的观察者和亲历者,这就超越了笼统的天人合一、一圆融合、以神为本或以人为本观念,赋予自然作为人自身存在的矩阵(Matrix基质、环境、界面或接口)必要条件,拥有和人类社会一样的权利。
这样,就为我们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假定,超越笼统的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用“黄金中道”,超越笼统的“中庸之道”或“折衷妥协”的思维方式;用“间道共生”或“恊和”(Synergetics)的思维方式,超越诸般“二元对立选择”的思维方式;用强势者“知进退”“通损益”的觉悟,换取弱势者“谙厚德”“有尊严”的信赖的思维方式;用简明演化的“共生起源”,超越简单循环的“太一生水”“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开启了通往“参赞化育”“向死而生”的永续臻美的时间之窗。
因此,人择原理揭示出:被观测的宇宙环境,必须允许观测者适时地与之共襄生成,“你成就了我,我读懂了你,你我传承了他”,“化腐朽为神奇”,犹如两性耦合生子,生命从此繁衍不息。否则,就不会有人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她或它或祂。
有趣的是,物理学家和灵修家们发现的明暗物质和能量0.05:0.95,恰好与心理学显潜意识0.05:0.95之比呈相应关系,更有趣的是,生物学家发现与细菌(特别是共生菌)、微生物数量10倍于生命活体的细胞,即人体细胞与各种细菌的量能,也可能是0.05:0.95之比例关系——很接近几何美学黄金律(Goldenrule),决定了世间可见人、事、物的阴(势能)阳(动能)平衡与失衡、秩序与失序、渐进与突变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共襄生成,也决定了在明、显、阳的世界不可能的事情,可能通过暗、潜、阴的“间道”“虫洞”“彩虹桥”“光子隧道”来实现量子纠缠式的交互作用,所谓“谋之于‘神’,成之于‘明’”,比如雷神Thor可以瞬间在距离以光年计的Asgard天空城与地球之间往返自如,并且信息瞬间互通!
这就反过来坐实了,人的观念和意志恰巧也体现了造物主(自然)各种度量空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存同尊异,间道共生”的法则。
我相信,这个自然约定秩序,就是共襄生成(Grow by Symbiosism)思想所指称的共生法则、共生价值、共生方式,以及“自然世”的共生起源、“人类世”的共生底线和“地球世”的共生灵魂。特别是共生法则蕴含的美妙数值,将生命活体长、宽、高、面、体、方、圆的臻美黄金矩阵(基质、环境、界面)实然、应然、或然、必然地历时又共时地揭示出来。共生法则相应的共生思维,彰显出凡人、事、物,皆由1、共生单元(U,因子、信源、动机);2、共生矩阵(M,基质、环境、接口或界面);3、共生能量(E,效能、价值、尺度)三要素耦合生成。
我们发现,大自然产生的每一活体,都依赖于合成、分解、降解其他活体的代谢物而相互作用共襄生长着。生物及空气、水、土壤、微生物、化合物,都是活体,每一活体内及活体间的能量交换、转变过程,所储存与释放的能量及其不同物质形态,都是一种代谢物。所有菌艸木禽兽你我他的种子的生与再生“新陈代谢”(施旺)过程中,一种生命活体和生物物种的代谢物(包括熵增物),往往是另一种或多种生命活体和生物物种,或次一级或高一级生命活体和生物物种的养分,甚至美餐,这从生物链(许多人只看到了食物链)的观察中最为典型。
而且,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大自然没有浪费,没有垃圾和腐朽,氮是共生菌的代谢物,氧气是植物光合代谢物,所有动物活体从所谓“果子蔬菜、花朵块茎、肉类食物”所吸纳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大分子元件,其实也不过是某种特殊活体能量转换的代谢物,区别仅仅在于活体的基因不同,其代谢物的性能各异。许多人类这种生命活体喜欢吃的膨化物(如馒头),最喜欢喝的酒,不过是酵母菌吞噬粮食的代谢物(便便或尿尿),所以,我在《共生菌如是说》中半开玩笑地说:“我想告诉喜欢喝酒的朋友一个秘密——高成本、高税收的酒,是死了的酵素;低成本、零税收的酵素,是活着的酒!”同样,人和动物的代谢物,又是狗的美餐和许多植物的“肥料”,再比如一堆朽木在艺术家眼里可能成为几件伟大的雕塑作品,还有近年来兴起的“循环经济”等等,不一而足,由此类推。
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不是人,而是微生物,是共生菌,没有共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参与和降解,换句话说,奢侈浪费成习的人类啊,再不学会保护微生物,这世界就是一堆僵尸或垃圾场;人类如果再不学会与微生物共生,已经毒化的了空气、水源、土壤和变异的微生物及自身变异的细胞(如癌症),将毫不留情地将人这种生命活体代谢掉!
所以,地球生灵总体上保持着一种“自己活,也要别人活”(Live and let live)的共生態势,才有了文字图像记录以来,我们看到的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灵世界!
而这正是我写作《共生简史》,不是从学科分类选材,而从有文本(如左传、管子)记载的,人对于“异质共生”的事、物的观察开始之原由。
回到词源学的共生理解上,中文“共生”概念,与英文“共生”有没有对应概念?英文共生,一般公认源于希腊文Symbiosis。这里稍作改造,为Symbiosism,前缀“sym”,意为“在一起”“共襄恊和”(Living Together),“bios”,意为“生物”“生长”及“有品位的生活方式”(Grow up,Living,Style of life),后缀“-ism”,则是“主义”,或“忠实于某些原则信念”之意。那么,综合中英文的意思,我想给共生下一个超学科的定义,供方家重新审视!
共生(Symbiosism),是一切生命活体及活体间恰如其分的动態存在方式,是这个世界已经成型和尚未成型的东西自组织与外平衡力展现的新陈代谢共襄生成的法则。
生命活体间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活体的内生性自组织与外平衡能力(Autopoiesis and Ext-Balance Ability)的互动互助竞合臻美过程。因而共生,是亿兆年来形成宇宙天体、地球生灵、人类社会现在这个状况之源泉。
所以,共生也指全体共生、全息共生、臻美共生。共生既是动力学(Dynamics)的,也是恊和学(Synergetics)的。就是说,共生既是渐进的适者生存,也是突变的量能创生;既是工程学的,也是伦理学的;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于是,我说的共生哲学,讲的就是由此发现和展开宇宙天体、地球生灵、人类社会一切生命活体间“全生態持续动態平衡”生生不息的永恒创生的故事。
午夜对话
Q:科学家们希望建立的大统一的理论,也只有在共生的意义上才能成立,单纯从时间,空间,物质,能量,运动都不能建立这个大统一的理论。从爱因斯坦到霍金他们的努力,所以不能建立大统一的理论,是因为他们在哲学上没有引入共生(Symbiosism)的概念,大统一不是大同一,如果他们理解成同一就完蛋了。
S:大统一就是大宇宙吗?
Q:可以这么理解,重要的是,要引入生命的概念。
S:我说的大宇宙不是那个时空的宇宙,万事万物不都是在这个宇宙里面吗?
Q:也不是说在宇宙里面,也在宇宙外面。
S:好深奥呀,如果这么讲的话,那这个宇宙又是什么呢?
Q:因为你必须还要设定一个他者(她它祂)。
S:意思是说宇宙以外还有东西?
Q:这个他者,是观察者,既在宇宙中,又在宇宙外,这就是上面说的既存在于人中,又存在于人外的这个Si( )子。
S:我在思考,我在观察?
Q:对呀,上帝其实是个观察者,不是说他是单独的全能的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的,只有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和贯通,因为需要一个观察者来理解他,这个宇宙正好适合这样一个生命观察者的存在,反过来讲这个生命的存在印证了这个宇宙的存在,当我说的这个存在,正好是你在谈论他,谈论你说出来的那个存在,你说出来的那个存在本身,跟你的存在本身,两个存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你想完全说或测“准”他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测不准原理,但是又可以测的,因为你存在着,你观察到他了,同时他也在影响你和我。
S:那意思是说,你观察了,他就定了,因为粒子是动的,只有你观察,你思考的那一刻就定了。
Q:他就是一个质点嘛,一个质点,一个波形,然后又在弦动着,在弦动中,一会儿是质点,然后又拉长了,又弦成了波形,智能是相互转换的,怎么转换呢?常识大家都知道,讲速度,运动。
S:那照你这么说,科学家早就考虑了,引入了速度,最典型的就是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
Q:引入了速度,是根据观察的显示,运算得出来的,但他们并不满意,他们想在哲学上建立能够解释一切现象的理论,然后,还是认为有一个完全脱离于人的客观存在来解释这个世界,那就说不通了,脱离于观察者被观察对象的共襄生成(动態平衡)来解释这个世界,就解释不通。
S:你把观察者引入进来,那就是三位了,而不是两位了吧。
Q:对呀,而且是一个互动关系,在共襄生成(Grow by Symbiosism)的意义上,可以建立一个大统一理论,我猜想,这才是爱因斯坦,霍金真正都想做的事情,不从共生,共襄生成的意义上去理解,就理解不了,而共襄生成的理论有三个支撑点,一个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二是普里高津熵增理论提出“自组织理论”,三是还活着的希格斯提出的“自相互作用”理论。所以有了熵增原理、自组织原理,自相互作用原理,就可以把观察者也引入到这个“自”里面去,这就是共生理论所做的工作。
S:普里高津提出自组织伦理,自组织是粒子特性,也是波自身的状态和自弦的状态,构成自相互作用,自组织就是把不同的东西编织造在一起共襄生成新事物。那么希格斯提出自相互作用,是把两者统一了,还是也把观察者引入进来?
Q:他没有把观察者引入进来,共生理论就是要把观察者也要放进来,这就跟人择原理有关,这是不同人提的,人择原理是一个人提的,自组织理论是一个人提的,自相互作用是一个人提的,所以共生的思想是把这些组织到一起,只有在共生的意义上才能够建立大统一理论。
S:为什么要建立大统一理论?
Q:大概人要理解这个世界,一定要工具,理论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嘛,否则你怎么在宇宙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呢?人要在宇宙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才能够辨阴阳。
S:那人在宇宙中是什么位置呢?
Q:观察者的位置。从宇宙的角度看,他就是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Si( )子,从自身的角度看,人这个观察者是认知者、参与者和臻美者三位一体。
S:噢,人在宇宙中是观察者位置,他去观察事物的运行?
Q:你这句话本身又不全对,有你那个意思,但同时又错了,因为观察者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他和宇宙本身构成自相互作用,共襄生长。
S:哈哈,我又把我抛出宇宙之外了是吧,但其实我是在宇宙之内的,我也是跟这个宇宙相互运转的。
Q:对。你变成上帝视角去了嘛,上帝的观察好像是一个外在,宇宙是我创造的,你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也没错,但上帝也是这个宇宙创造的。上帝是一个自创论者,必须是从“自创”去理解,这个“自创”既不排斥上帝,也不排斥进化。
S: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了,有一点点明白了,但这个明白不稳定。
Q:你不稳定也是对的。生命之源,共生一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不同,亦相与谋;一视为仨,间道共生,这就把共生的基本命题都点出来了,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理解世界是统一的。因为他的统一是把人择原理,跟奇点大爆炸理论统一起来了,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了,把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也统一起来了,然后把轴心时代那些“分隔”的智者贯通统一起来了,佛陀讲的不着两边,取一个中道,因为只有在中道里面才有确定性,相对确定性,亚里士多德讲的黄金中道,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黄金矩阵,全都可以统一起来,在共襄生长,共襄生成的意义上全都打通了。
S:所以,从人的身体往内看,无论是物理化学系统,还是生理系统——从氨基酸到蛋白质,从细菌到细胞,从细胞到器官及八大系统,直至遍布生命活体内外的经络(经脉和穴位),都是统一的自组织新陈代谢的共生个体。每个共生个体,无论是你、我、他,还是小猫、小狗、蚊子、老虎、苍蝇、微生物,从外表看来都是具体存在的单元,有一定的外延也有一定的内涵。然而,若是从核子内的粒子来看,这个粒子和那个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任何物体实际上都是一大串“虚空”相连的小粒子,而小粒子之间又有似有若无的力场。假如在某个粒子上有一个小的智慧体即Si( )子,从其观察角度看你、我、他的人体,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看外太空的天体系统,其间有许多空间,而不是一个结实具体的单元。而且这些粒子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从能转变成质的过程,也有一定的方式、时差和速度。那么我们自以为是具体的个人,其实只是无数小粒子彼此以空间隔离,我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同时,大至星体、星云,小到生物的个体,以及生物体内的细胞核等,其实都是一个既连续又不连续的排列,而且它们无论位置、速度、远近,都是具有自组织、自相互作用而耦合共生的,这就回到你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Si( )子了吧?
Q:你能这样描述,也十分有趣。既然回到了Si( )子问题,后面我再作此说明。
两点说明
一、(SI) 字是2009年和赵启正先生(他当时是“两会”新闻发言人)聊及英汉字的生成功能时造的字,但直至两年后,2011年在北京相对论研究会(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一批科学家主导)召开的“超光速中微子讨论会上”正式作为一个哲学、科学概念进行阐释(见《三恊论、共生场、处世哲学——在“超光速中微子研究报告会”上的发言》、《一个当代东方人对霍金的回应——Philosophy is Dead?Let’s Return To Philosophy?》、《SI( )子论:聚散之间,冶和共生》、《共生场论:共生史观、民族本位主义与公民共生体》),我也因在“超光速中微子研究报告会”上提出“超宇速SI( )子论”,被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接纳为会员,获得向科学家学习的机会。
二、前面虽然说到“从爱因斯坦到霍金”都企图建立大统一理论,但我还得把话说回来,就是爱因斯坦和霍金在创新方式上的本质的不同。
1、爱因斯坦喜欢创新体系,而霍金则喜欢创新解说(当然是数学推演+文学修辞两种语言),无论如何,他推论宇宙时间必须开始于一个没有大小、存在又不存在的奇点也给人莫大的想象空间;
2、爱因斯坦经常以他独特颠覆性的“思想实验”做大的系统创造,霍金经常只是采纳科学界最新的观点做大的局部改造或引伸;
3、爱因斯坦无论对错都比较坚持自己的思考,多数的情况他是对的,但也在大统一理论和偶然必然问题上强词与玻尔辩论,就有些LOW,而霍金先生如有人说的,改变观点的速度跟建立观点的速度一样快,但挺网红的,因为容易抓住敏感话题写童话,而他依据“哲学赶不上近代物理学的研究”为由说“哲学死了”,就有些利用自己的名气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嫌疑。
所以我,80年代初似懂非懂读到许良英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和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后,就喜欢上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了(我在1984年跟钱学森先生做思维科学研究时,还专门就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作过论述,文章《谈谈理论思维的内部机制》后来发表在1985年第8期《哲学动态》上),也喜欢反思、扬弃整合,更喜欢超越和建构一种大成智慧意义上的体系——至少“共生场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逻辑障碍和解释困境。
当然,有一点我也和霍金先生一样,也喜欢解读主流观点和进入我视野的一切新鲜信息。这也是我冒昧接受中国高能物理所那些科学家邀请去讨论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超光速问题(当然,接受邀请去之前,我特别请教了老朋友杨福家,他当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19年10月10日于辽东湾童心公寓
附录旧文:
共生场论1
钱宏、林德培
(全球共生研究院)
全球共生愿景,一经在共生场(Symbiofield)中动了念,就像蝴蝶,不,像小蜜蜂的翅膀,在采撷来的花粉堆边扇动起来,众多小蜜蜂,念念想通,必将产生全方位、同频共振效应,酿出沁人心脾的蜜汁和蜂乳,滋养世界……
须弥寓于芥末,共相藏之殊途,欲见德位相配者,破诸般迷信我执,必读授受于宇宙神明,参赞天地万物之人。人因生而具足,智慧展开之始,即富有内在、内省、内求的睿智直觉,曰:自组织灵动力与外平衡力。
所谓自我学习(复制)、自我反馈、自我实现,皆缘起空灵无用之思想力、自生力、合众力三力生慧。我们注意到一奇妙现象,自然界看似无用的菩提(印度),香柏(以色列)、无花果(希腊),樗(椿)栎(中华),潘多(Pando)树(美洲),及世界各地的香柏树,却皆为生命智慧绽放光华之安顿者和历史见证者。
人与宇宙的关系是一个共振共恊的生態共生场,不是机械钟表或印刷一般的模拟。人脑感知世界万物,就是与感知对象的共振共恊,形成所谓信息的“波干扰模式”,感知与感知对象是一个相互作用无可分割的过程。这是感知或记忆的本质,也是“不可知论”题中本义。感知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心物”两元,这是一个全身全心与对象(环境)相互约定、交互作用的约定(灵)过程,类似通常说的“全息”(Holos)“臻美”(perfect)过程,而不是通常以为的大脑的专利。通过分析原子结构,所有已知粒子或质点(particle或Mass point)可以分成两族,即有“感知”能力的,无“感知”能力,但照样“参与”有“感知”能力的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一族由夸克组成,能够“感知”只在夸克之间起作用的强力,叫做强子。另一族叫做轻子,它们不能感知强力,但参与以所谓的弱力做媒介的相互作用(或称弱相互作用),比如,放射衰变(包括β衰变)过程就是弱相互作用引起的。强子既能参与强相互作用,也能感知弱力。
在西方,笛卡尔(1596-1650)之前,神性(divinity)压倒了人性,特别是理性(reason),笛卡尔之后的500年间,到现代社会,是以科学及民族(主权)国家、市场意识为标志的理性,压倒了神性,同时也压倒了人性。如今,人类及其意识本身就是自然神性的核心枢纽,神性与理性不只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而且可以在人性——人的身心灵相互作用产生的生命自组织力能量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整个宇宙联结成一个生態共生场。
笛卡尔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分而治之的哲学及其解析几何,在思想上帮助牛顿用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了自然世界,把人、生命、意识或灵魂排斥在外;为了驱散“世纪乌云”,拯救“紫外灾难”,催生了20世纪一系列伟大发现,能量不连续(普朗克)、光速不变(爱因斯坦)、电子不辐射(玻尔)、关系测不准(海森堡),此后核能、氢能的利用,人类似乎找出了能量释放的所有秘诀,也使人类及生命意识重新回来参与自然世界的运动成为可能,尽管在科学主流观念中依然只允许遵循着经典物理学自然秩序及其必然性来参与;新兴的心灵论、系统论、突变论、恊和学、耗散结构、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又怂恿人们继续追寻人类直接参与的可能世界,发现自然世界运动的随机性、宇宙子时空存在的非对称性、非此在性、系统的信息熵值的耗散性,同时这种随机性表达、耗散性转换、非对称性宇宙场、非定域性零点场与人的生命活动的相关性,非独立、不连续的夸克团与生命意识的相关性。
从微观角度看,通常,当量子物理学家谈到非定域性(nonlocality,非局域性,非位性,非此在性)时,他们提到一项事实,二个粒子(质点)能对彼此产生立即的影响,即使彼此之间距离很遥远。这使爱因斯坦困惑后,说出了那句著名论断“在一段距离上幽灵般的交互作用”。因为一个粒子(质点)相关信息的移动,看来好像比光速还快,违逆了因果律。虽然这个构想违逆了直觉,非定域性现在已获得物理学家广泛认可,虽然几乎都是针对微粒子系统。单一態非定域性证明,加强了单一態与纠结態(夸克团)的等效压缩態,从而赋予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的地位更多信用2 。
从宏观和宇观角度看,人类世界也就相当于一个量子世界。能量团、量子场,相当于社会、国家、家庭,个人及其意识,相当于量子实体、单个电子,比如存在思维量子、“思维子”或“智慧子”,即我所谓的“ 子”(Sizi)。生命自组织力、思想力很可能是通过这种可以称之为思维子、 子跃迁运动来实现的。
这个“ ”(si),应作 ,是“身”、“心”、“灵”的仨象恊和共生体,也是“质”“能”“信”相互作用的耦合共生场,但把“整个人的参与,会改变人事物的‘编码’”的意思“显现”出来了。物理学家说的“光”、“光子”和上帝说的“要有光”的“光”,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或“第一推动”,而是一个富有广义生命自组织力背景的“共生场”中发生的事件。因为虽然光的粒子(质点)状態,保持独立的随机性轨迹互不相扰,但光子相互之间的波动频率,势必能恊和共振耦合,灵动地生出新的波形组织结构整体,且相互吸引,形成相对时空意义上的“共生体”(Symbiont),这是较生物世界里“共生起源”(symbiogenesis)更基本的心物能共生起源(类似霍金Singularity缘起),是 子共生进化最高形式——人的诞生从胚胎形成到身心灵显现过程,看似漫长,但却是宇宙从奇点到人亿兆光年的跃迁浓缩(霍金的推算和赫拉利的演绎是有意义的),即人,可以体悟、体认、体证的极限。那么,“ 子”就是生命自组织力、思想力的最基本的质、能、信单位,它可能象“夸克”一样,可以是成对出现,也可以成“团”的形態出现,可以是一个此在,也是一个彼在,瞬间抵达宇宙任一位置,又反转到原地,可以“其大无外”,也可以“其小无内”,可以“和而生物”,也可以“同则不继”,所以,它自身既是一种“机制”(如Higgs mechanism),也是一个“场”(类Higgs field),即“ 子场”、“恊和场”、共生场。而这个子场的“场速”是宇宙速度真正的极限,且其快慢自如,始即是终,终即是始,始终如一。
事实上,子呈现更具活力的“波粒二象性”(或波粒场三象性)和连续与非连续的随机应变性,而“具有在一瞬间影响任何距离上另一个粒子的能力”,即具有零距离影响力。所以,量子物理学家们当年发现的量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以及近年少数物理学家发现的非定域性量子(共轭)相关效应,以及信息熵涨落等等“诡异活动”(远距离的幽灵般的交互作用),实际上也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由于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互联网)、传感工具(物联网)、通灵工具(心联网)的发明和普及,“智慧地球”、“伦理地球”、“生態地球”的出现,这一点已经不难理解。
此在,即是彼在,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彼此恊美;渺观、微观,即是中观、宏观,亦即宇观、胀观。
这个推动思想力的思维子或子,目前只好叫“超中微思维子”或“超宇速子”了,因为只有子速度,那才称得上真正的宇宙速度,而且是可快可慢,且既可在快宇宙运行,也可在慢宇宙运行,既可以穿越茫茫宇宙,它本身就是“间道”“虫洞”“彩虹桥”“光子隧道”,又可以在全世界跨界穿越你、我、他(她、它、祂),形成全人类、全球互助、互信、互联而恊同、恊熵、恊和的共生场。
那么,现在有了()子这个概念,根据其结构重新拆分来理解:
第一,我们不妨把以通讯(信息)方式存在,且全自旋而不占空间的能量子,如共轭光子、甚至如“黑洞”、“虫洞”、“暗物质”、“暗能量”、“量子纠缠”、“无声之音”、“潜意识”、释氏的微笑、庄子的逍遥,通通理解为一种“灵子”或“灵子性”存在3 ,或信息粒子存在,那么在子结构中,用“囟”(Xìn)来表示,同时,囟也是一般能量子的本质性表达;
第二,非全自旋而占空间位置的物质,及其发展进化的最高形式,用“身”来表示;
第三,“心”(Mind)这个部分,表示物质粒子即中微子、能量粒子即光子、信息粒子(质点)即灵子三位一体的通讯意识(觉知、情感、意志)和能力,包括心之能,心之力4 ,相当于“量子跃迁”、“量子缠扰”中的表现出来的所谓“量子意识”、“宇宙脑”。
三部分合起来也是一个场,就是这个子的量子物理学解释。我想,正是这个子自旋与非自旋、零速与超光速、定域与非定域的进退自如、损益自得,使得物质、能量、信息(一切能够改变人、事、物运动几率和价值率的内外因子)形成整体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本体、意识的相互创造、相互依持、相互成就生生不已的统一场、子场(质量、能量与弦动力量的合一)、共生场。正是由于子的存在,使中国古老的哲学抒情传统、印度哲学的会意传统、古希腊哲学的论理传统得以相互参赞化育,蕴酿出文明人类丰富多彩的共生世界5 。
反观宇宙,正负两族夸克相向相异振动,产生位能或势能potential energy和动能kinetic energy。能量子,以波质(点)二象性原理,测不准原理,质点是非连续性的、不占空间的,因此因果律有问题,但因果论,通过振动频率大小重叠构成共生结构,相互和恊,相互依存、相互摄入、相互融洽、相互作用(交变),interaction,太阳的智慧光谱(质能信)讲质能信之“信”,必须区分message(活的),Information(数据)。
2015年世界地球日,我与逢甲大学首席科学家、德国哥廷根大学神童林德培先生在昆山合议《共生场——从夸克共振到人类生活》,他告诉我,台湾将particle翻译成“质点”,而不是“粒子”,如“波粒二象性”,台湾人译为“波质(点)二象性”,原因大概是强调“粒子”的无方向性,只是一个占有空间的“质点”。
夸克,质子、中子、介子,带电不带正负各上、中、下三位一体,相互相向相异振动不已,而无以单独存在。量子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引力场论、强弱人择原理、相对论、统一场论、SI子场论,直至共生场论(The Symbiosis-field Theory),自然生態天地人、你我他、位阴阳、风雅颂、赋比兴三文世界,无限有边的缩观、渺观、微观、宏观、宇观、胀观世界,隐性质能信与显性质能信、共时性与历时性地按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顺序衍生循环统一于全息臻美共生场。
“全集然文明”先生四大相互作用力衍生循环示意图
世界即是“自然”繁衍“自然”,如氧气+氢气+正常环境点燃的“母体”,一直都可以“繁衍”出“水”之液体、固体、气体三態,且循环往复,以致无尽,有自称“全集然文明”者,将此种“现象”和“活动”,称之为“衍然”(繁衍自然)关系,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的关系也是“衍然”关系。四大相互作用力具足,如果从天体到人体、社会组织系统出了问题(如系统与环境、场之间熵增熵減、有序无序、开放封闭、循环失衡),需要做的无非是恢复系统自组织灵动修复能力。
天体、机体、组织性空缘起,有机生命获益太阳5777度温度至地球距离强度恰到好处地形成水的三態循环,为七种安基酸合成多种形式蛋白质、单双复合细胞提供了条件,太阳、太阴、地球相映成趣共生场。
共生场论认为,自然、自由、自在的共生愿力,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每个人生而具足生命自组织灵动力与外平衡力,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动力。只要轻轻点燃,就能用自己的光明照耀自己的道路,并在“道不同,亦相为谋”“存同尊异,间道共生”的大慈航、大智慧、大格局中相互照耀,形成宇宙间一个个生动绚丽、丰富多彩、循环有序的共生场。
往大里说,由四大相互作用力及星球、星河构成的宇宙,是共生场,地球生物生態圈,是共生场;往中里说,人类聚集建立的一切组织形態,从男女两性结合休养生息的家庭,到不同技能者分工合作建立的企业,从政府机关、国家机构,到民族区域、社群社会,都是共生场;往小里说,我们的身体构成、心理反应、灵魂通达,是一个共生场,一切进入我们感知视野的你、我、他(她、它、祂),都处于共生场中。
一句话,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繁衍到今天,就是因为其本质上是一个生动绚丽、丰富多彩、循环有序的共生场。于是,所有的生灵live and let live,生生之德不孤,不同之道有位,生命之源,共生一体!
生生之德这个命题,是我发现共生后,重新对学界说共生(如写《原德:大国哲学》)时的一个基石。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故生生之谓德,德即是圣人之本位,有此本位,方可言阴阳,即本位(自组织灵动力)、阴位(亦即位能、势能)、阳位(亦即动能)之互动、繁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而非“道不同,不相为谋”),“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而非求同、求大同、舆论一律),于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但是,历史地看,共生场的存在,在人的觉知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历史观念。这是由于先人们分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生物圈内,生命自组织灵动力发挥受到很大局限,不同个体、族群、国家在行为选择、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恃神壮胆、以邻为壑、远交近攻、唯物斗争、工具至上的竞争与融合过程,本来生动绚丽、丰富多彩、循环有序的共生场,一边经常遭受毁灭性破坏,一边经历着更大更深广的拓展。
历史学家们根据自己的觉知,对这样的人类历史进行了各种描述,渐次形成了所谓“泛神史观”、“斗争唯物史观”、“文明工具史观”,比如,斗争唯物史观论者(梯叶里、恩格斯、日丹诺夫),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专制社会、公民社会、共产社会;而文明工具史观论者(布罗代尔、托夫勒),将人类历史划分狩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信息社会。他们的共同点是,认为人类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下一个阶段取代上一个阶段,而且,下一个阶段比上一阶段要先进,政治会更开明、经济会更增长,文明会更冲突(武器会更尖端)、社会将趋向大同,人类将出现终结性价值选择。
但是,在全球互联的生態时代(globally-interrelated eco-Era),以共生场论观之,无论什么样的历史观,只要是“终结论”的,且是“线性决定论”的“排他”的,就一定会为了某种所谓群体利益而排斥个体生命自组织灵动力意义,最终导致对人类现实生活意义本身的否定,在哲学上都属于形而上的预置虚妄。所以,无论其逻辑、学理上多么缜密,与我们当代人看到的事实真相和历史常態并不是一码事。但这不能责怪先辈,因为,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确感知到一个身处其中的“全球互联的生態化时代”,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灵生態圈共生场,才成为可能和必须。
今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地球温室效应日益增强、空气水土地恶化、两极分化日甚、社会道德滑坡、身心灵疾病加剧,而高速交通和移动互联网同时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个体精神体能及生命自组织灵动力迅速提高……一切恃神壮胆、以邻为壑、远交近攻、唯物斗争、工具至上的行为选择、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无论是来自西方的逻各斯主义,特别是权利范式下的自由主义、平等主义、民族主义,还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具有历史信仰意义的谋略性智慧,都将在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政治对抗的极限、生存操控(施恶)的极限三大极限的发展阈值中遭受穷途末路。汲汲于“发展是硬道理”的人们,无论是个体或集体,无论是利益共同体或帮派圈子,都将面临基本立场、观点和行为方式的全面更新。
人类正处于又一次历史大变局的前夜,亟需大成智慧引领向前!只要人类不愿走向同归于尽,用共生价值观为一切硬道理导航,就是我们当代人进入全球互联的生態文明新时代最可能的选择。
这意味着,我们当代人,特别是当代中国人,必须也完全可能在处理内部事务与外部事务上,针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问题,不唯洋不唯古,自主创新地提出适应时代的全新哲学及其历史观。
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共生场论整合过去五百年来人类最高智慧——即权利范式及其自由主义、平等主义、民族主义三大传统,提出共生范式下整套新生活方式——全体人民健康、简约、艺术、高尚、富有尊严而永续圆融幸福地休养生息,以建构一个通讯全开放、资源全自足、运载全覆盖趋零边际成本的共生社会;提出相应的共生史观,以超越斗争唯物史观和文明工具史观,作为纾解人类由发展主义带来的增长的极限、对抗的极限、操控施恶的极限三大挑战的因应之道。
2016年9月18日于复旦大学望道苑39-101A
————————————
[1]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只阐述“共生场”概念,有关共生(symbiosism)概念、共生哲学,本人在《思想随笔》(《百花洲》1990年第5期、《青年一代》1991年第7期)、《和解的年代:从共产主义到共生主义》(新文化图书出版公司,2007)、《中国:共生崛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以及受命执笔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2012)形成的《共生宣言》时,已经作过一些梳理,概括一句话,即共生是生命活体间的存在方式(Symbiosism is a being style between living bodies),这里不再重复。
这方面的历史梳理工作,我以为早期有日本黑川纪章先生1980年代就开始著述的《共生思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胡守钧先生的《社会共生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于真先生著述的《共生论》(2011)这三位先生做得相当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许多年轻学者,比如袁年兴博士在《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2009)中对共生哲学的进化、共同、合作、互惠、相变理念进行了详尽和历史梳理;孙国柱博士在《共生概念的哲学考察—基于星云大师有关共生的思考与实践》(2014)又作了进一步梳理。他们的工作难能可贵,谨在此表示敬意。
[2]绝对世界没有空间、时间,但是有光的波动和粒子(质点)存在,这个光的特性一旦产生,就有一个范围,一个位置、一个有范畴的存在,即与光(波动、粒子或质点)相对,又同时存在的整体(场),由此,张立德在《心、物、能一元论》或《当哲学遇上近代物理学》(学林出版社,2011)中推导出波动、粒子、整体三象性存在的概念。那么,在相对世界如何拥有一个相对的绝对呢?通过身心灵不动而动的妙动,形成波动、粒子、整体三象性缘起(组织、结构)的“妙有场”(超“有”与“无”之上的原始存在,或非有之有,空而不无,便成妙有),正向的妙有场,就是心、物、能统一的共生场。负向的妙有场,就是共灭场。共生场、共灭场还原到绝对世界里,生灭就合一“常住”(本体秩序)了。那么,从绝对通往相对,相对复归绝对的内在组织动因,单是有光,或光子、中(次)微子并不能达到觉知上的圆融、喜悦,而这个动因又非“上帝的第一推动”,必有一种自组织存在,使光子、微子与其范围形成整体合一,成为这个内在组织动因,我猜想,这就是与整体合一的SI子及其自组织弦运动,形成(XIN)力。然后,从子(能)到形(力),人的觉知(阅)就开始(自组织)启程了。联系到人世、人事、人物,我们从“阅人”、“阅世”到“悦读”的真谛,是心、物、能共生场的展开——慧心、玩物、聚能、美力、红颜、性色、艳歌、曼舞、生趣、健身、天伦之乐、共生而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臻美共生、生生不已、共生吉祥……
[3]灵子,是张立德在上书系统提出,用于解释“心灵”,进而解释“心能”、“心力”从何而来的概念,并作为与中微子(物质粒子)、光子(能量粒子)并列的“心灵的最根本粒子”存在。我以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发现与创造。在我的观察和理解中,灵子可以是与光子、中微子并列,且同为0次元或正整数境界的粒子,但它并不能完全表达“心灵”、“心能”、“心力”之存在,而只是“以通讯(信息)方式存在”的能量子,即所谓“信息粒子”的存在。所以,窃以为,也许子,正好能够更全面、精准表达张立德先生“心、物、能一元论”之“心灵”的能量和力量存在。
[4]参看王守仁 “一盏心灯万古明”,“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等论述(《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毛泽东《心之力》(1917)等。
[5]以上内容参看钱宏:《一个当代东方人对霍金的回应——哲学死了,还是回到哲学?》、《子论:生命自组织力的能量源》、《“三恊论”、共生场、处世哲学——在“超光速中微子研究报告会”上的发言》,分别《原德:大国哲学》P166-177,P217-225,233-241,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