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术研究 the-study-of-symbiosism-theo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共生学术研究 > 共生文化的本质及我的理论和观点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共生文化的本质及我的理论和观点

发布时间:2019/05/29 共生学术研究 教育与文化 标签:共生学人浏览次数:1373


摘 要:只要人们,本着共生的精神,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一个共生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也必定是一个共生的世界。所以,我想作为一个共生学人,在此集中把我的哲学观、人性观、文化观、共生观、政治观、经济主权论、物质文化记忆属性和道德观作一表达。

 

关键字:共生学人、文化观、世界观


 

观世界上多达200余种的文化定义,我们只能说,那些定义大多是描述了文化的表象,这些表象,实为文化的枝叶和果实。当然,有不少的定义已经十分接近了文化的本质,可惜没有能够触及到文化的筋骨。

 

我所理解的文化,是以“自我关系模式”为圆心,以“人际关系模式”为半径,以“天人关系模式”为圆周的人类赖以存续的组织行为模式。它因为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族群不同而略有差异,而它的总的趋势是趋同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共生论坛活动,就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化行动,论坛的规则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这个论坛做出自己的贡献并相互分享彼此的思想和观点。文化既是积淀承继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必将以一种新的样式呈现。

 

无论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我们常常说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或者要建构新型的文化形態,那么,到底要传承什么?建构的又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良好的“自我关系模式”,优秀的“人际关系模式”,和恰当的“天人关系模式”。只要人们,本着共生的精神,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一个共生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也必定是一个共生的世界!

 

所以,我想作为一个共生学人,在此集中把我的哲学观、人性观、文化观、共生观、政治观、经济主权论、物质文化记忆属性和道德观作一表达。

 

【哲学观】万事万物并无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以及它们的“关系”和“变化”。一切存在既是自在,又是与它在关系的产物。存在是关系中的存在,关系的变化引起存在的变化,因此,存在又是变化中的存在。存在、关系、变化,这就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部的内容。一切本体论哲学行将终结。

 

【人性观】即人们基于自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所形成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的观点是人们从事(包括研究)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行为基准。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態。人性观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定位、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实现,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组织架构、发展和存续的基因模板。每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有清醒的人性观的意识,他都有自己的人性观,他都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人性观的影响下评价他人的言行、指导自己的言行。

 

【文化观】文化,即人际关系模式。人际关系模式,即社会组织结构模式。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这些文化形態表达为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天人关系等等。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

 

【共生观】共生,即共同生存。是人类个体联合起来谋求共同生存的意识形態、结构状態。共生的意识状態有一个从自在共生、自觉共生到自由共生的演进过程。共生组织的成因、结构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是“共生学”要揭示的主要内容。由此而建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就叫做“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在各种社会领域的应用就叫做“共生学”

 

,由应用而产生的文明就叫做“共生文化”。“共生”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微观物质、中观物质到宏观物质,从微生物、植物、动物到人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共生的存在。“共生”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宇宙间的规律和本质,特别是在生命界,每一个生命个体无不受着共生的支配。对于共生现象和本质的研究,就叫做“共生哲学”。共生组织行为学的宗旨就是研究人类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模型、组织模型和发展模型。

 

【政治观】首倡并系统阐述“人民共和制”,这是一种与“党政”相区别的真正的民主制度,亦即是“无党政治”。正式提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安全“五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框架。首次从法学的角度定义“人民”这一概念,人民是由自然人和非政府组织法人两部分构成。第一次将“民主”定义为以“平等入仕”为核心的权力集合,每一位合法公民都有凭借自身素养、能力和水平通过合法选举程序进入国家各级管理层的平等的权力。第一次将“宪政”解释为对“官吏和人民”的双向确权和限权。首次将“物权”定义为诸多权利的基础权力,着重提出“物权就是主权和人权”的新理论。主张私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新经济理论,正式提出“经济主权”理论。

 

【经济主权论】经济主权,即资源权、财产权、资本权。经济主权是个人和组织的一切权力的基础;经济主权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源主权、土地资源、财产主权、资本主权等;经济主权就是人权、生存权、话语权。未来若干时代,全世界社会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资本(货币)主权的争夺,即透过金融争夺和控制经济主权。每一个人都有获得、争取和维护经济主权的权利。经济主权是经济民主的基础,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

 

【物质的记忆属性】物质的记忆属性,是指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空间形態的物质能够“记录”与之发生联系的物质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条件下能过被解读出来。一切具有空间形式的物质都具有记忆属性。物质记忆属性的强弱与物质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物质记忆属性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解释大脑机能,揭示基因秘密,对于考古学、侦查学、医学、计算机存贮科学,以及诸多自然现象的解释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道德观】首次提出“厚德载智”的崭新道德观念。德者,共生也;厚德者,厚生也。一切资源、物产、知识、技能,科学技术,乃至智慧,都是中性的,同时也是双刃的。有德者居之,利己利他;平庸者居之,利己而不害他;无德者居之,利己而害他;大恶者居之,害他而不利己。是以不惟厚德载物,厚德载情,厚德载智,当为普适之价值。

 

让我们携起手来!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抛弃批判主义的懦弱和悲鸣,冲破意识形態的壁垒,为着中国、为着世界、为着众生,坚定地,向着共生,前行吧!

 

 



 

作者:梁勋,共生学人,

本文是根据作者出席“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北京)的发言与作者主要理论观点综合而成。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