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术研究 the-study-of-symbiosism-theo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共生学术研究 > 共生的恊同进化论之一:从“斗争哲学”到“恊同哲学”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共生的恊同进化论之一:从“斗争哲学”到“恊同哲学”

发布时间:2016/03/09 共生学术研究 教育与文化 标签:哲学浏览次数:823


摘 要: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共生论思潮:一是从生物学哲学角度看生態学“合作效应”,批评“生存斗争”假说的片面性;二是从社会恊同学角度看“在竞争中求合作”规律、机制的普适性;三是从博弈论角度看恊作共赢方法论;四是从系统哲学上看,辩证法正在从“斗争哲学”的曲解中解救出来,为和谐社会服务;五是劳资双方“利润分享”即印证“合作效应”。

 

关键字:复杂性系统科学;共生;社会恊同;博弈论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联合国《21世纪议程》呼吁 “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以摆脱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发起“20人委员会”,联名发表《世界意识跃迁宣言》,所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意思。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共生论思想应运而生。

 

一、共生的生物学哲学命题

 

笔者在研究生物学哲学的过程中,所得重要感受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发现在生物界自组织演化中,自动调节控制机制起着根本的作用,据此笔者提出《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的观点;1 二是强烈地感受到达尔文“生存竞争”假说的片面性,并且发现“合作效应”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决不能局限于现象层次,而应当提升到原理层次,“竞争与合作”互斥又互补。三是发现“中性说”不反进化论,矛头的真正指向也是“生存斗争”假说。按照博弈论的观点看,说穿了,“中性说”应当定位于“韬光养晦”策略,是用以保存实力(潜力)、避免斗争因而不被淘汰的一种生物进化对策。基因的“中性化”,用“多元共存”方式来维持基因库的丰富性,相应地保证生物体的复杂多样性。2

 

裴新澍先生在《生物进化控制论》(1998)序言中说,经过长时期思索之后,他发现,达尔文进化论受“斗争哲学”思潮的严重曲解。一方面,他用控制论的自动调控原理来解读、维护进化论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他借助于生態学“合作效应”的十分丰富的证据,来竭力反对“竞争”假说 。3试略举几例

 

卞卡原理:生態位重叠未必引起竞争,竞争与合作可以兼容。在完全竞争与完全无竞争之间形成一个不同强度的梯度分布。

 

哈钦森原理:具有同样生態位的两个物种,在同一地区不能形成稳定种群。哈钦森把它进一步概括为:唯完全竞争者不能共存,反之不然。例如凤蝶与姬凤蝶“性相近、习相远”, 凤蝶喜食寒葵,姬凤蝶喜食薄荷细辛。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和平共处,却并不争夺食物。

 

近缘种共存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在生物自然界,即使合作或许与竞争并存,若有可能合作,就必定尽量逃避斗争,各占各的生態位。

 

笔者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纲领及其核心原理,并认定其深层根据在于复杂性科学,特别是在于控制论以及恊同学的自组织的反馈调节机制,乃至超循环论的选择机制。生物学哲学家赫尔(D. Hull)在《生物科学哲学》(1974)中,引进控制论模式,即空调器模式(有目标状態)或鱼雷图式(有目标客体)加上负反馈机制。据此成功地解释了生物界合作的目的性,用“内稳態序列”解释了物种、基因库中有关优势或劣势的自然选择机制的奥秘。4 艾根超循环理论中的“选择价值函数”和“选择进化方程”,给多种选择的自动化过程以精确的数学表达和某种普适模型。由此显示出,系统科学可以成为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所谓“元理论”即解释其他理论本身的“所以然”的理论。5

 

然而,一般人在理解上的最大混淆在于,把进化论核心原理与“生存竞争”直接等同起来,或紧紧捆绑在一起。其实,生態学家早就发现了“合作效应”,不必总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合理开拓多层面的生態环境和各自生存的可能空间,“大家都有饭吃”。自己要活,也得让人家活(live and let live)。为此,笔者强调 6,即使在生物自然界,光搞“斗争哲学”行不通,应当像恊同学那样“既竞争又合作”,又应当像博弈论那样采取“双赢”对策。一句话,要采取波尔的互补性策略,相反相成,才能摆脱片面性,保全进化论的基本纲领。

 

这是生命科学哲学研究对目前上讨论的“共生论”主题的一种声援和支援。

 

二、共生的社会恊同学命题。

 

哈肯的恊同学(1971)是研究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其要素恊同(既竞争又合作)的机制和规律的学科。恊同机制的实际运行和可操作性问题,实质上为“共生论”提供了学理基础。曾健、张一方所着《社会恊同学》(2000)则使恊同、共生的社会应用在许多方面具体化 。7

 

通过竞争-合作的恊同效应,对生態系统中形成各种植物群落和生物圈;对经济系统,形成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进化,构建社会发展的宏观结构。

 

社会系统成员的態度和社会构型是了解其内在动力学的依据。

 

♠ 在临界点,涨落起决定作用。违背“社会恊同”和“共生论”的主旨,后果很严重,例如,庐山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导致大饥荒,使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批错马寅初一个人,多生几亿人;等等。

 

哈肯在《恊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里甚至提出,从系统科学视角看,“革命是否有预兆?”之说。哈肯分析过,舆论形成的“数学模型”即“二粒子模型”。8 它可以精确刻画,舆论形成和传播过程正反馈式的非线性放大效应。想必大家记忆犹新:“四人帮”倒台前夕,盛传“江青是秃子”,笑话本无真假。其实,该例归属于哈肯所说的社会舆论的范畴,其实质是群众情绪的一种发泄、一种测度,这是人心向背的标志、特征数、风向标。社会舆论在恊同学所说的自组织演化的“分岔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测度。

 

三、共生的博弈论命题。

 

潘天群的《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2010)就是站在博弈论的理论高度来探讨恊同原理,为共生论奠定逻辑方法论基础9 。笔者也曾在题为《经济博弈论:经济辩证逻辑的一个新类型?》的论文中,辩证分析博弈论的一些典型对局。博弈论是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研究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最优策略的形式理论和可操作的结构模式 10。基本对局有:完全合作型、完全对抗型和部分合作部分对抗型。在第三种对局中“在竞争中求合作”的关系表现得最充分。就像做生意要讲究“双赢”、“多赢”策略,并非一方所得必定是另一方所失,局中人对结果的偏好既非同一也非截然相反。既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又要处理个人内心的心理冲突。正如下棋有棋谱,博弈论中可以细化为种种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对局。“囚徒二难对局”的逻辑结构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总之,共赢博弈乃合作之道。博弈论对如何“在竞争中合作”的逻辑结构精致的程序化分析,具有普遍的逻辑与方法论的意义。

 

四、共生:从“生存斗争”到“合作共赢”

 

在共生论的视野中,“斗争哲学”正在被抛弃 “恊同哲学”越来越受欢迎。乌杰的《系统哲学》(2008)认为,对“斗争哲学”的尖锐批评并不妨碍对唯物辩证法的既继承又创新:11

 

系统哲学一开始就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作为自身立论的基础,但又不满足它,并综合和发展了它。

哲学

如果说,战争时代需要“斗争哲学”,那么共生时代就需要“恊同哲学”,把多方面力量恊调起来的哲学,它就是差异恊同的和谐哲学。

 

系统内部的差异,大都是通过竞争、涨落、恊同、选择、融合、共振、对话转变为合力与动力,来推动系统物质世界和谐一致的发展。

 

《系统哲学》坚决反对“斗争哲学”,把辩证法从与“斗争哲学”的捆绑中剥离开来并且摆脱出来,恰恰是出于一种历史使命感,出于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需要。这对辩证法的一种解救行动,而绝不是取消辩证法本身。

 

———————————

1桂起权、任晓明:《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北京,文化与科学:Wittgenstein、系统科学与建构实在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0月22-24日。

2桂起权:《我的生物学哲学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1)

3裴新澍:《生物进化控制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D.Hull, Philosophy of Biology Science,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1974.p113-115.

5桂起权:《国外生命科学研究代表人物思想解读——按复杂性系统科学观点》,载《淮阴 师范学院学报》2012,1

6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序言。

7曾健、张一方:《社会恊同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哈肯:《恊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

9潘天群:《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桂起权:《经济博弈论:经济辩证逻辑的一个新类型?》,淮阴师院学报2004(1),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转载。

11乌杰:《系统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

桂起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群,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本文为作者参加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的论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