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术研究 the-study-of-symbiosism-theo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共生学术研究 > 何为“共生”?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何为“共生”?

发布时间:2016/03/09 共生学术研究 标签:共生浏览次数:1362

 

 


摘 要:“共生”源于生物学的概念,但作为一种思维的“共生”已远远超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生”概念,超出传统的发展思维,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能让人类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

 

关键字:共生、生態学


 

共生,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之内,地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作为宇宙和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体质和思维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共生”,作为一种正在悄然兴起的思潮,可以说,既是这一历史趋势的自然反映,也是对这一发展现状的反省。

 

共生,源自希腊语,最初用来描述一起生活在社区的人群,近一百多年来是“生物学”的通用术语。“共生”是一种关系的描述,有三层不同的含义:互惠 (Mutualism);共栖(commensalisms),寄生(living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现在都作广义的解读,即: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互惠、共栖、寄生)亦即,不同生物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共生”,作为一种思维,远远超出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生”概念,也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领域。“共生”思维,可以说,是一种超乎寻常的世界观。共生思维,认同宇宙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即天地万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人类、非人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宏大统一的整体。

 

共生思维,突破了以往数百年的思维的传统窠臼。众所周知,迄今为止,我们关于自身以及所在这个世界的一切信条,统统来源于十七世纪所形成的理念。这些理念包含了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宇宙内的各个要素都彼此孤立、完全自我主宰的理念,世界由一大堆离散而有规则运动的东西所组成,这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基础的;其二, “心物二元”,我们——那个进行观察的大脑意识(自我)——和身体是以某种方式彼此分离,人体仅仅是一台润滑良好的机器。这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那个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假设“我思,故我在”为出发点的。三百多年来,这些理念,构成了现代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脊梁,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导致了一个以技术为主宰的今日世界。与此同时,它还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人类与自然的互动,被视为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斗争;人类社会,被视为一个生存竞争的竞技场;不同社会群体的交往,被视为一场你死我活的剥夺与反抗。总而言之,这些理念固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但也给人类当今面临的种种挑战埋下了祸根。

 

“共生”,是一种新潮的思维,但不是“另类”,而是站在牛顿和笛卡尔等前辈伟人的肩膀上,以量子科学为根基的世界观。

 

宇宙天地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宏大统一的整体,早已不再是人类的臆测或想象。可以说,二十世纪初叶发现的量子物理学,已经把那个分裂分割的世界一劳永逸地扔进了垃圾堆。物质的最小成分甚至不再是物质,在最根本层面上,物质不能切割成独立小单元,而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只存在于和其他一切的关联当中;我们所了解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也并不存在,甚至,连时空本身也象是一种任意的结构。整个宇宙,只能够被理解为一个宏大的相互关联的动態网络。如同爱因斯坦所说:“‘能场’是唯一的现实。”然而,更重要的是,量子物理学的很多理念,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性的科学验证。人类的通讯、人类与环境的通讯,远远超出了语言和肢体的狭隘范畴。人,不是来到这个世界,而是来自这个世界。人,不是站在世界边缘的一个观察者,而是身处世界中心的一个参与者。在本质上,亚原子层面的信息交流,看起来才是构建生命活动的本初源泉。

 

洛克天赋人权、牛顿古典力学与笛卡尔心物二元的理念,把我们人类从宇宙的纤维中撕裂了出来。生態学、量子物理学与共生价值的理念,将使我们人类回归在宇宙中的本来位置。在这个含义上,如果说,主导了过去三百多年人类思维的那些理念,属于古典力学时代的科学思维,那么,共生思维,也许就是量子物理学时代的科学思维。

 

“共生”,作为一种世界观,古已有之,并不是史无前例的新事物。“天地一元”“天人合一”,是老子世界观的基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生自在”“缘起性空”,是佛陀世界观的基调——“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佛学中的诸多理念,褪下宗教附丽的外衣,与量子物理学的诸多理念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共生”思维,作为一种智慧,历史上不乏其例。比如,一百五十年前,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林肯的“重建”),六十多年前,二次大战后的欧洲(马歇尔的“共同复兴”);三十年前,废除种族隔离后的南非(图图的“和解”)。

 

“共生”,作为一种思潮,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才出现的新现象。当今时代是一个变迁的岁月。过去的半个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大灭绝加快,空气污染、水质污染,能源资料紧缺,淡水资源紧缺。人类的社会环境在变:科技发展,电子通讯网覆盖地球各个角落(人类80%彼此联络);经济发展,贸易交往紧密,资源交流(人力、物力、财力)增益;文化往来,彼此渗透;国家的边界只是一个通透的网(net),而不再是一堵墙。(柏林墙的倒塌,或许是这一趋势的隐喻性象征)。自然大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内部交流的改善,也许为“共生”思潮在今天的悄然崛起作了必要的铺垫。

 

“共生”,作为一种思潮或一种智慧,应该说,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现象或产物。

 



作者:曹鉴钦,美国华盛顿《新世界时报》总编辑,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为2014年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嘉义)的主题论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