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rticles
- 微趋势,新变量——“因应AI猛进的不确定性及三... 2025/01/13
微趋势,新变量 ——“因应AI猛进的不确定性及三大瓶颈Microtrends国际研讨会”侧记 ...
- 地球世:愛之智慧孞联网(Earthropocene: Amo... 2025/01/11
Earthropocene: Amorsophia MindsNetworking 地球世:愛之智慧孞联网 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
- 俄乌战争是个意外,解决办法却需超常 2025/01/03
俄乌战争是个意外,解决办法却需超常 ——迈向交互主体共生的国际新秩序 Archer Hong Qian 时代...
- 终结战争,重建全球共生新秩序计划书 2025/01/03
终结战争,重建全球共生新秩序计划书 钱宏(Archer Hong Qian) 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 Foundation(...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Symbiosism:Charles Thomas Taylor &Qian hong又一次量子缠绕...
查看详细说明
Speech
-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2021/07/08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 ——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钱 宏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Symbiosism(...
- 新汉字yǜ的释义 2019/11/16
语从金音玉(Yǜ):金口玉言,一诺千金,性人诚恳、执信; &n...
- 钱宏: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 2019/11/16
点击播放 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访钱宏主持人:...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八字箴言 ——公元前8世纪的伟大智慧: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
哲学笔记之九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八字箴言
——公元前8世纪的伟大智慧: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
作者:钱 宏(Archer Hong Qian)
小编按:今天是孔子的诞辰日。孔子不只是讲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是讲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自相矛盾又似是而非的话,孔子的伟大,在于他意识到了“和而不同”的伟大的善,并且成为后世中国人做人、处事、待物“高山仰止”式的道德标杆。
“和而不同”,虽是一句今天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但由于孔子的门人弟子们并没有对此作“微言大义”的解释,以至于后人作出各取所需的解读。有的人认为“和而不同”,就是“不同求和”,更有自感强势者,认为“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异”,甚至抹去一切差异的“求同化异”,即是一种强调以一方为中心、同一、统一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样与孔子本意完全相反的解读。
当代中国哲学家张世英先生2011年1月1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做题为“做什么选择,才能发展哲学”的演讲稿时,专门对“和而不同”作出正解。张世英先生在引述了《论语》、《左传》、《国语》、《晏子春秋》对于“和”与“同”的解释后,指出:“我观孔子的‘和而不同’,其指归在强调尊重不同的东西,包括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反对盲从和随声附和的小人,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所以,“不能把‘和而不同’的本意解释为‘求同存异’。”(张晓岚《和爸爸张世英聊往事》)。
“和而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是“存同求异”,进而“存同尊异”,即搁置相同的部分,求取并尊重不同的对象,以便不同人、事、物各显神通,创造新生命、新生活、新生態。从物理中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到男女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从社群组织团队,到不同生活方式的交流融合,都是存同求异、存同尊异的常识性案例,正如二十世纪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伽達默尔(Gadamer)和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所发现的那樣:差异正是事物显出特性和意义和前提(Differenc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ings to show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s)。
孔子是春秋时人,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源头,当出自西周(周宣王和周幽王时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伯阳父“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钱宏基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人类反映生命、生物、事物“共生起源”的最早出思想记载,冒昧地称之为“八字箴言”。并认为伯阳父“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八字箴言,正是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复兴的大智慧,特别是对当下中国人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心态,诚挚进行“脱古改制,开放赋能,存同尊异,行稳致远”,让世界拥抱中国,中国融入世界,有特别重要的警示、启迪意义。
因此,全球共生网(http://symbiosism.com.cn)今天重刊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钱宏8年前(2012)写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八字箴言——公元前8世纪的伟大智慧: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并附录左丘明《国语·郑语》原文,及徐中玉先生的翻译,以飨网友。
2020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
前言
公元前8世纪的伯阳父发现了“和实生物”的第一原理,这是人类共生思想的最早源头,作为一位思想家、哲学家,比现行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人公元前7世纪的泰勒斯(Thales,预言橄榄丰收而成为当时最富有的哲学家,印证了思想也是“有用的”)早了100多年。
“和实生物”有三层含义:
第一,包容了多元、多样的你、我、他(她、它、祂)全人称人、事、物,而不同的人、事、物,各有其德、其道、其理、其法,于是,可以“一视为仨,间道竞合,从而道不同,亦相为谋”;
第二,“以他平他”的外连接平衡关系,亦体现了平权、平等、平和、公平、和平、永久和平的共生思想,且唯共生可以让康德说的“任何统治世界的帝国政治企图成为不可能”;
第三,“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不同元素“共”“和”“组合”在一起(Sym),产生希格斯“自相互作用”(Higgs self-interaction)和“自组织力”(普里高津),形成动態平衡力。
钱宏版的共生思想(Symbiosism),基于伯阳父“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思想,认为一切活体都具有精神体能及生命自组织力与外连接平衡力,这是人、事、物的最基本存在方式,所以,共生是时空意间的第一原理!
不同的人、事、物本来就是差异、有对立、且有矛盾、竞争、对抗、冲突,但是通过合适的方式“相和”“相爱”“组合”“和合”“和同”(非单一的同,“和同”共生)“平衡”“冲气以为和”“存同尊异,间道竞和”“道生”(老子)“并生”(庄子)“和而不同”(孔子)智慧行为,可以达成“和生”“间道生”的新事物,形成“万物生成”的“生态文明”之“共生效应”。
伯阳父接着讲到与“和实生物”相对的,是“同则不继”,即“去和而取同””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所以,无论是婚姻中,还是政治上,“求同存异”(单独的、单一的、强制的求同、统一,将异、不同存而不表)、“党同伐异”,都是不可取的。伯阳父据此,在与郑伯候一那次谈话中,评论周幽王统治用人,既然完全排斥能够帮助他治国理政的忠臣和君子,又专门勾结和他沆瀣一气的奸臣和小人,犯了“去和而取同”的错误。伯阳父断言西周快要亡了,果不其然!
何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复兴,首当复兴智慧,复兴知进退、谙兴衰之德性,而非功利主义的谋略算计,更非复兴某个曾经辉煌的朝代。
那么,中华民族如何复兴?早在1917年,伟大的民族复兴猛士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就明确指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得,得其神明,施之中国,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故而复兴之方,在知进退、谙兴衰之道,扬己之长,取人之长,和通超越,融合共生,开创历史新路者也!
说到“进退兴衰之道”,早在公元前8世纪,东方大地上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叫伯阳父,洞悉到人事物生生不息的内在自组织与外连接平衡法则是“和”,不是“同”的真相。由此,他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八字箴言(参见附录《<国语·郑语>: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左丘明著,徐中玉译)。
伯阳父这个与“同”相对的“和”,是指不同人事物“和通”“和解”“和合”“和缓”“和平”“和睦”“和谐”“和气”“和乐”“和美”“和衷共济”之和,即“以他(异)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先王聘后于异姓”、“同姓不婚”。
伯阳父这个与“和”相对的“同”,是指不同人事物“同化”“同性”“同一”“党同伐异”之同,从冃(mào),重复,从口,“口皆在所覆之下”,单一无差别,近亲繁殖,身份认同,故“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参看《国语》之《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郑语·伯阳父为桓公论兴衰》)。
所以,“和”能生成万物,“同”则不能增益,而只能止步不前。用一物匀适地融入另一物叫作“和”,因此而能丰富、发展。如果用相同的东西补充相同的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种声音,单调得没办法听;只有一种物品,单调得没办法看(没有文彩);只有一种口味,单调得令人生厌;只有一种事物,单调得无话可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注意到,“同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No two leaves from the same tree are identical)。
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先生发现,在讲究“身份认同”的“身份政治”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利益共同体(集团)或命运共同体,会助长“思维僵化”的“制度惯性”,从而出现包括美国政治的衰退和中国模式的不可持续的当代人类的问题。为什么呢?他不知道,伯阳父在2800年前就告诫过“同则不继”啊!
伯阳父说的“和实生物”中的“实”,就是呈现真相、反映真相。从自然、社会、人事观察,以他平他谓之“和”所呈现的真相,即天地好生,且为共生,从而生生不已,生出万物,又恊和万物,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东西南北左中右,江湖庙堂农工商,各显神通尽和恊,生克反辅皆共生。
以他平他谓之“和”所反映的本质,就是人、事、物丰富的“生命自组织力与外连接平衡能力”的和通共生。所以,要解决当代人类的“政治衰退”与“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汲取公元前8世纪伯阳父“和实生物”和通共生的智慧!
伯阳父说的“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中的“平”,与300多年后《礼记·大学》的作者们书写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中的“平”,都是动词,但内涵更丰富。除了“平和”、“平定”、“安抚”之意,“平”即是“和”,强调互相呼应、相互照应的关系。按佛家之意,有三种相应,一是一切所缘之境,与心相应,名境相应;二是行与理相应,名行相应;三是三乘圣者,所修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应。
这名境、名行、名果三种相应,即“和”的三种方式方法。用今天通讯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的话说,即“自组织”。以他平他,就是让相异、相近及相关的事物(他),相应地平和章明,有序互补、互信、互联而恊同、恊熵、恊和,呈现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存相生、共襄生长,生机盎然的共生态势。
这样,伯阳父提出的“和实生物”,就不只是停留在真相,而是进入到正义,同处一片蓝天下的人事物都应“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宽容相待要善待他者,即使发生“你争我夺,不共戴天”的事情,也要厘清真相、声张正义,而有容乃大、彼此宽容、存同尊异,间道共生。
伯阳父由此警示他的朋友郑国公和所有当国者,断然不可“去和而取同”,搞千篇一律,众口一味。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彰显出美美与共、共襄生长“多样共生”“全息共生”(Holographic Symbiosism)的哲学思想。这可能是人类关于生命、生物、物种进化“共生起源”(Symbiogenesis)的最早表述。
280多年后,老子继伯阳父后发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讲:“上下不和,令乃不行”;晏子继之道:“心平德和,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孔子则对人事直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都是有差异性的人事物与各不相同的东西,相“和”、亲“和”、恊“和”,才能取长补短,整体恊调,持续优化,产生新的事物,生必求异尊异,达到生生不息的美好境界。而完全相同的东西,聚在一起,则只能停留于原有的状态,臃肿重叠,达到一定程度就没有继续发展的前途,更不可能永续发展。
继伯阳父之后1800多年,苏东坡又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见认识真相之难!一个正常的有机(个人、组织、民族)共生体,倘若象某些非正常的利益共同体那样,不能真正了解自己与世界大势的真相、差异和优势,只会夜郎自大,要么自我封闭,要么自我膨胀,结果不知进退,不谙兴衰,自陷“同而不和”,“同则不继”,复归死寂。
2800多年后的铃木大拙,以“缘生”于“自己作主”的独特心理体验,超越佛教“解脱”之说,使禅宗得到现代性的阐释与升华,并影响了鲁迅、胡适、太虚、海德格尔、弗洛姆、汤因比等各国思想名流。尤其可贵的是,他以澄明深邃的现代语言激活了东方智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精神生命力。
“存同尊异,和恊共生”的智慧复兴,告诉我们当代人这样的真相:人类取得的外在物质成就再高,也满足不了永远雷同的人欲(贪嗔痴慢疑)的掘取需求,“浮云蔽日遮望眼”,结果势必自陷“内耗”,熵值激增。《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的作者发现:人类的所谓发展,是熵的危机的产物,历史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是熵的逼迫使然。因此,在熵与欲望的压迫下,单纯的物质发展,在实践中实际是无导向的,它往往是短期行为,饥不择食,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有拉开物质诉求和丰富人生精神诉求的差异,尊重“个人多样性”,去除遮蔽我们视野的“浮云”,激发心灵的自由,让各种思想和灵性相互砥砺,各显神通,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互惠互利与相反相成、相融相通、互命互运的动态平衡中恊同、恊熵、恊和而共存相生,以防止社会畸型化,从而形成“自组织”的“减熵文化”导向,才能走出“内耗”,不至由于社会精神体能和心理焦虑的积累,引发瞬间外倾而造成“崩塌性”的火山爆发式的破坏。
道理很简单,物各有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故而必须“存同尊异,和恊共生”。这里的“和”“共”乃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生命、生活、生态基础,这里的“恊”“生”则是永葆个人、家庭、社区身心灵健康的生命、生活、生态愿景。(全息)共生就是“社会优先”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哲学思维与价值圭臬。
而且,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往往不允许“重头再来”,“失败了就是交学费”的好日子不再。今天异常脆弱的地球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场,需要无误的选择,才能预防“瞬间外倾而造成”的社会崩塌(经济海啸、政治骚乱、文化堕落)和自然灾害。因而,复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古老智慧,从而避免对人类思想的成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求同存异——用一种尺度做标准,搁置差异性,衡量其是非、对错、可否、优劣的趋同性取舍,至关重要。
我相信,生活在19世纪西方的马克思,也洞悉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真相,因此,马克思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终极真理”,并激愤地声称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渴望人类社会能达到这样的共生境界——“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的条件。”这与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主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严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由,首先是照着人事物、你我他、德位道的真相去看待、对待它们,是对自然万物和宇宙无意识的心灵体验。爱默生曾直言“要毫不犹豫地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即使在所谓的大人物那里,也不存在任何超越自己心灵的东西。”
因此今天,我们说“中国特色”,只能来自当代中国人,葆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者,和通共生”。从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男女老少公民、国民)真切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感悟体验出发,而非从已经形成的概念、体系出发,以发挥和释放各自特有的精神体能及其生命自组织力与外连接平衡能力,求真务实,自由创新。
富有大智慧(通达)、大情怀(担当)、大慈悲(格局)的人,总是最善于让人畅晓并信奉真相、正义、宽容、和解的力量。
总之,生命之源,共生一体,一视为仨,间道共生,是人类一切哲学、宗教、科学、艺术的基本前提(first principles,第一原理)。只是这个整体,不可人为归结为任何集团组织或类主体。一体并非同一,一体是多样性的聚合、和通,同一是单一质的堆积、重复,亦非“华夷之辨”二元对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共处一片蓝天下的,当从孔子时代“我欲仁则仁”,到全球化时代的“我欲仨则仨”,以生生之德、位位之道,贯通人事物、天地人、质能信(心)、你我他(她牠它祂)各显神通,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襄生长。
所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我们必须认识并遵循的真相、正义、宽容、和解的大成智慧;而“顺势而为,体行共生”,则是基于大成智慧的路径和方法——引领人类走出“末法时代”的路径、方法!
由此,我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亦是:顺势而为,体行共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用华语书写着堪与法语书写的“自由、平等、博爱”和英语书写的“民有、民治、民享”相和媲美的六个大字——
良智(Beautyful Mind)、文明(Civilization)、共生(Symbiosism)!
2012年11月30日晨于北京邮电大学心约开关居
敬录:
《国语·郑语》: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
左丘明著 徐中玉译 公阳子敬转录
原文
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伯阳父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伯阳父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拏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历、华,君之土也。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公曰:“南方不可乎?”对曰:“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季是立,薳氏将起之,祸又不克。是天启之心也,又甚聪明和协,盖其先王。臣闻之,天之所启,十世不替。夫其子孙必光启土,不可偪也。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通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已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妘姓邬、郐、路、偪阳,曹姓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而又无令闻,必不兴矣。斟姓无后。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芈姓■越不足命也。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姜、嬴、荆芈,实与诸姬代相于也。姜,伯夷之后也,嬴,伯翳之后也。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者也,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者也。其后皆不失祀而未有兴者,周衰其将至矣。”
公曰:“谢西之九州岛,何如?”对曰:“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唯谢、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必周德;若更君而周训之,是易取也,且可长用也。”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与同也;弃聘后而立内妾,好穷固也;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用谗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试幸措,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将使候淫德而加之焉。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公曰:“若周衰,诸姬其孰兴?”对曰:“臣闻之,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距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公曰:“姜、嬴其孰兴?”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公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译 文
郑桓公任周幽王的司徒,很得西周民众和周土以东百姓的心,他问伯阳父说:“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落在我身上,到哪里才可以逃避一死呢?”伯阳父回答说:“周王室将要衰败,戎、狄肯定会昌盛起来,不能靠近它们。在周都洛邑,南面有楚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九国;北面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九国;西面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八国;东面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八国;这些国家若不是周王的同姓支族、母弟甥舅之类的亲戚,就是蛮、夷、戎、狄之类的少数民族。不是亲属就是凶顽之民,不能到那里去。该去的应是在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那一带吧!这一地带都是封为子、男爵位的国家,其中虢国和郐国最大,虢叔凭仗着地势,郐仲依恃着险要,他们都有骄傲奢侈疏忽怠慢的思想,又加上很贪婪。您如果因为周王室遭难的缘故,想把妻子、财物寄放到那里,他们不敢不答应。周王室混乱而衰败,这些人骄侈贪婪,必然会背叛您,您如果率领洛邑的民众,奉天子之命去讨伐他们的罪恶,没有不成功的。如果攻克了两国,那么邬、弊、补、舟、依、■、历、华八邑,就都是您的国土了,如果前面有华邑,后面有黄河,右面有洛水,左面有济水,主祭芣山和騩山,饮溱、淆两河的水,遵循旧法来守卫这片土地,那就可以稍稍稳固了。”
桓公说:“那南方不可以吗?”伯阳父回答说:“楚王熊严生了伯霜、仲雪、叔熊、季四个儿子。叔熊逃难到了濮地随从了蛮俗,季被立为国君,氏打算重新立叔熊为君,又遭祸难没有成功。这是上天开导季的心啊,他又聪明,能团结和好臣民的心,功德超过了他的先王。我听说,上天所开导的,十代也不能废。他的子孙必然大大开拓疆土,不可以靠近。而且他们是重、黎的后代,黎是高辛氏的火官,因为他纯洁博大,有如日月的光明、大地的美德,光辉普照四海,所以命名为‘祝融’,他的功劳算是大了。
“凡是帮助天地完成大功的人,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不显耀的,虞、夏、商、周都是这样。虞幕能倾听和风,育成万物很好地生长。夏禹能治理水土,使万物生长各得其所。商契能协和五教,教养安抚百姓。周弃能播种百谷、蔬菜,供给百姓衣食。他们的后代都成为王公侯伯。祝融也能显扬天地的光明,培育滋润嘉美的五谷材木,他的后代八姓在周朝没有做诸侯之长的。在前代辅助治理国事的,昆吾是夏朝的诸侯之长,大彭、豕韦是商朝的诸侯之长。在周朝还没有。己姓的昆吾、苏、顾、温、董,董姓的鬷夷、豢龙,在夏代就灭亡了。彭姓的彭祖、豕韦、诸稽,在商代就灭亡了。秃姓的舟人,在周代就灭亡了。妘姓的邬、郐、路、偪阳,曹姓的邹、莒,都属采服、卫服的边远地区,有的在王室附近,有的在夷、狄境内,统计不清楚。而他们又没有美名显扬,肯定不能兴起了。斟姓没有后嗣。祝融的后代能够兴起的,恐怕是在芈姓吧?芈姓的■越不足以受命。处在蛮地的芈姓已经蛮化了,只有楚国确实有明德,如果周朝衰亡,楚国必然会兴盛起来。姜姓、嬴姓和楚国的芈姓,他们实与姬姓交相更替干犯。姜姓是伯夷的后代,嬴姓是伯益的后代。伯夷能礼敬神灵来辅佐尧,伯益能使百物各得其宜来辅佐舜。他们的后代都没有失掉祭祀,却没有兴盛的,周朝的衰亡将要来临了。”
桓公说:“谢国西面的九州岛,怎么样?”伯阳父回答说:“那里的百姓贪婪残忍,不能接近他们。只有谢国和郏地之间的国家,那里的国君奢侈骄横,百姓怠慢他们的君王,还不具有忠信的德行;如果更换国君而用忠信来教导他们,那是容易获取的,而且可以长久住下去。”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伯阳父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所以君王拥有九州岛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虢石父是个挑拨离间、巴结奉承、巧于媚从的人,幽王却立他为卿士,这是专门喜欢同一;抛弃了聘娶的王后而立内妾褒姒,是喜欢鄙陋无识的。
人;把侏儒、驼背置于身边取乐,这是亲近愚顽昏暗的人;使周朝的法制不明,却听女人的话行事,这是任用挑拨是非、奸邪的人;不任用卿士,却宠信任用佞幸的人,是行为暗昧。这些做法,都是不能够长久的。而且周宣王时有一首童谣说:‘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灭亡周朝。’那时宣王听了后,有一对夫妇在卖这种器物,宣王便派人要把他们抓来杀掉。王府里有小妾生了个女孩而不是周王的孩子,她因为害怕而抛弃了女婴。那对夫妇捡到了女婴,逃亡到了褒国。上天使这件事出现已经很久了,又怎么能够改变它呢?《周书·训语》上说:‘夏朝衰亡的时候,褒国的神变成两条龙,聚居于王庭,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二位君王。”夏王占卜问是杀掉,还是放走或是留下它们,都不吉利。占卜请把龙的唾液贮藏起来,结果吉利。于是就陈列玉帛,用简策书写告诉龙,龙跑了而唾液还在,就把它用柜子贮藏起来,在郊外祭祀它。’到了商代、周代,都没有打开过。到周厉王末年,打开来看,唾液流到了庭前,清除不掉。周王叫妇人不穿下衣欢叫呼喊,唾液变成了一只黑鼋,进入了王府。王府里有一个童妾还未换牙,遇上了它,等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怀了孕,在宣王时生下了婴儿。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所以害怕而抛弃了婴儿。卖弓和箭袋的一对夫妇正在路上受到迫杀,夫妇可怜那女婴夜里啼哭,就捡了她躲藏起来,逃亡到了褒国。褒国国君褒的犯了罪,就把褒姒献给了周王,周王便赦免了褒姁,而十分宠爱褒姒,立她为王后生了伯服。上天降生这个祸害已经很久了,它的毒害够大了,将要趁周王失德而留下这个女人。毒性厉害的醇酒,它害人也越快。申国、缯国和西戎正强盛,周王室正扰乱不安,幽王还要放纵私欲,要不衰败不是很难吗?幽王想要杀掉太子宜臼,改立伯服,肯定要求申国交出太子,申国不交,幽王一定会去讨伐申国。如果讨伐申国,缯国与西戎就会联合起来攻打周幽王,周王朝就保不住了。缯国与西戎正要报答申国,申国、吕国正强盛,它们深爱太子也是可以预料的。幽王的军队如果攻打申国,它们去救授申国也是必然的。幽王心中愤怒了,虢公顺从了,周朝的存亡,不出三年了。您如果想逃避这场灾难,要赶快考虑好逃亡的地方,到灾难来了才想办法,恐怕就来不及了!”
桓公说:“如果周朝衰败的话,各个姬姓的诸侯中哪个会兴盛?”伯阳父回答说:“我听说,周武王确实发扬了周文王的功德,文王的福祚完了,应该是武王继承吧!武王的儿子,应侯和韩侯已经不在了,恐怕是晋国吧!晋国距守的地势险要,和它接邻都是小国,如果加上修行德政,可以大大开拓疆土。”桓公说:“姜姓和嬴姓诸侯中哪个会兴盛?”伯阳父回答说:“国土广大而且有德的国家差不多都能兴盛,秦仲和齐侯,是姜姓、嬴姓中的俊杰,又是大国,恐怕他们该兴盛吧?”桓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就向东寄放妻儿和财货,虢国、郐国接受了,十邑都有桓公寄放东西的地方。
上一篇: 怎么办?“萧瑟秋风今又是”
下一篇: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与时代考卷
“和而不同”,虽是一句今天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但由于孔子的门人弟子们并没有对此作“微言大义”的解释,以至于后人作出各取所需的解读。有的人认为“和而不同”,就是“不同求和”,更有自感强势者,认为“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异”,甚至是抹去一切差异的“求同化异”——这样与孔子本意完全相反的解读。
2020年09月29日上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