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societ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在信息的激流中思考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在信息的激流中思考

发布时间:2020/07/06 社会 浏览次数:445

在信息的激流中思考

 

习惯、风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中积淀和流动着各种各样既有的或新兴的知识。人类知识演化到今天,已汇聚成一股股信息的激流,每个决意参与时代的青年人,理当激流勇进,但也必先观其大势、察其流向……

 

当我们降生之时,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有着现成的文字、现成的语言、现成的书籍、现成的科学和艺术,以及现成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问题的各种技术或技巧。这现成的一切,便是人类赞美不绝引以自豪的知识。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也有人说,知识就是幸福、是使人快乐的源泉……是啊,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万物而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类对所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有着一套一套的知识。就如直接拥入我们的习惯、风尚,之所以对我们是重要的,也因为其中积淀和流动着各种各样既有的或新兴的知识。

 

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我的生活故事》一书中写道:“有了知识,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和渺小。当你了解到各个地方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时,你就会对发展到今天的人类产生同情和亲近的感情。在人类一贯努力实现的事业中,如果你竟然丝毫感觉不到有任何高尚的东西存在,那你对生活中的一切就只能是充耳不闻了。”的确,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知识的拥入本身,就能帮助你了解早已逝去的岁月,展望未来的时日,得知那远隔千山万水的异地、异国风情……透过知识的屏幕,我们感受着人类历程的痛苦、欢乐、奋斗、体验……不知不觉间增强了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和力量的信念,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对美好前程的向往!美国科学家布罗诺夫斯坦断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文明世界里,这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里知识和知识的完整性是起决定作用的。科学在拉丁语中是知识的意思。……知识就是我们的命运。”

 

因此,如果我们青年人要驾驭自己的命运.要具备自己的特色,要组织自己的意象世界去参与现实生活,那么,当知识向你拥入之时,就应当敞开胸襟虔诚地迎上前去拥抱它!青年人,必须充分识到:知识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人在现代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释放人的无限潜力的铀235;是效益、是创造,是参与,是青春的激光:器。每一个不满原地踏步的社会,每一个不愿被开除球籍的民族,每一代不甘沉沦的青年,都应是知识的热情渴慕者、发明者和拥有者。在拥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知识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色,是文明人区别于野蛮人的共同特色,而且也是现代人区别于传统人的共同特色!我们这代,青年人,当然不能不具备拥有知识这一“共同特色”。广泛而深刻的知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人类的各种知识,演化到我们今天,已汇聚成一股股信息的激流。以“新技术革命”或曰“信息革命”为标志的所谓“第三次浪潮”,一如它早已冲击了美日和东西欧,正在跨越我们的国境线,席卷着我国城乡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即将把我们整个心身活动卷八其中,迫使我们放弃任何田园诗般的、一劳永逸的幻想,而不得不迎接它的挑战……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年,我国公民的求知热潮一年胜似一年地高涨着,无疑,这是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美好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性信息激流的涌进,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字世界。数不清的新思想,新学科,新方法,新知识,各式各样的译文和译著,全都涌了进来了……只要看一看街头林立的小书亭,便可见什么《理想的冲突》、《现象学的观念》、《从混沌到有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你的误区》、《爱的艺术》以及《走向未来丛书》、《面向世界丛书》等等,数不胜数。买书的有中老年人,但更多的是青年,尤其是大中学生。人们象疯了似的啃噬着知识,吞吐着信息…真可谓激流勇进!

 

然而,正如古谚所说“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在这一股股信息激流的冲击下,人们对知识争先恐后、趋之若鹜,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青年人,注意的消极现象。这就是,人们似乎把学习知识变成了囤积知识,把拥有大量的知识当作了唯一目的,而染上了一种“知识消化不良症”。常青的生活之树,奔涌的生命之流在患有此症的人们面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满肚子咕噜咕噜地响着“萨特”“尼采”“系统工程”“爱的艺术”…… 就象巴尔扎克笔下的高布赛克,千方百计地往自己家里囤积商品,到头来成了一个只知一心贮藏货币的守财奴。染上“知识消化不良症”的人,很容易沦为“知识的守财奴”——即知识作为一种异已力量入主他的整个心身。于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意象世界,不仅没有因为学习了知识而得到强化和拓展

 

反而因为囤积知识而失落了。这样一来,所谓参与时代、参与生活在他那里,自然也就变成了空谈。

 

我们说过,习惯、风尚都有其局限和惰性的一面,其实,归根到底,这局限、这惰性是知识的局限和惰性决定的。因此,当知识(信息)向我们涌来之时,我们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醒。只有既诚实、热情地拥抱知识,同时又能以机智、冷静相待的人,才能不为知识所累。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我们的确生长在一个被知识统帅、照亮的世界里,以致于知识成了“我们的命运”。这个被知识统帅、照亮的世界,无疑充满着力量、成功、安宁和幸福(虽然还有许多丑恶的不尽如人意的东西),仅仅为了这个,我们这

 

些后生对发明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前辈们,说多少赞美、颂扬和感激的话也不为过。然而,也正是由于前辈们创造的知识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力量、成功、安宁和幸福,使我们这些后来者往往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在面临新的生活、新的环境和新的情况时,显得那样傲慢自恃、妄自尊大而又往往目光短浅、无所适从,乃至吃尽了苦头。诸如,当今世界存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危机、地区冲突,“理想冲突”、精神匮乏……我国近代史上的闭关锁国和后来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走的所谓“弯路”……以及“知识消化不良症患者的出现,等等,都是这种事实的明证。难怪人们说“昨天的经验(即知识)到了今天就很可能毫无价值,甚至反而有害”。

 

正是由于已有知识对这个世界的“统帅”和“照亮”,才不仅妨碍了我们后来者“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作出情况要求我们作出的、不受拘束的、灵活超脱的决断”,而且阻隔了我们对新世界——即未知的,陌生的、可能世界的探索。对此,《现代心理学史》一书的作者杜·舒尔茨总结道:“在一种科学领域里,现有的理论观点常常会妨碍往前进步而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一种现有的理论可能如此彻底地成为该学科的统治理论,以致阻止了新领域的探究(甚至阻止了对新领域的思考)。”①“现有的理论”或经典巨著仿佛是一条“从来如此,当然正确”的故道,总是如此这般地规定着你“照此开步”、“以不变应万变”。假使你脚下踩着了荆棘或毒虫,鼻子碰着了石岩或墙角,那是你自己不善于走,活该!我们中国人,更有“经”永远是好“经”,只是让歪嘴和尚或“假儒们”念坏了之说。这种不思建树,专吃“遗产”,坏了事又怨天尤人之说,实在应看作没出息!凡持此说者,均与“跨世纪的人”的要求相去甚远。“跨世纪的人”并不否认“知识就是我们的命运”,但他们心中永远在告诫自己:我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我要牢牢扼住命运的喉咙”!

 

被誉为“美国文艺复兴领袖”的散文大师爱默生曾诙谐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②、洛克③,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④

 

是啊,当我们青年人面对知识的拥入,面对前辈昀创造,面对当今世界一股股信息的激流时,不要“忘记”知识本是由人创造、由人驾驭的,不要“忘记”点燃自己青春的智慧之光,不要“忘记”去为人类探索和开辟更多、更广的可能世界!我想,这不仅是一种机智,而且是一种责任——推进人类历史的责任——每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代青年人的责任,是作为跨世纪的人的内在要求。创造,发明和拓展知识,本身就是我们青年人需要参与的一大生活领域……

 

写到这里.我想为我的同代人献上一首小诗,这诗是我为自己偷偷写下的:

 

                  在那深沉的暗夜

 

                      灯光只与星星逗情

 

                          可曾知

 

                  自己的周围,与

 

                      星星的背后,仍然

 

                          有多少

 

                  可能的世界啊……

————————————

①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中译本,1981年出版

②西塞罗(前108——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

③洛克(1632—1704),美国卓越的哲学家。

④见《爱默生文选》中译本,三联书店1986年版。

 

——摘自《参与——现代人的追求》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