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rticles
- “疲惫的世界欢欣鼓舞” ——2024圣诞之夜对Holy... 2024/12/25
“疲惫的世界欢欣鼓舞” ——2024圣诞之夜对Holy Bible的感悟 钱 宏 | Archer Hong Qian 圣诞之夜...
- 当代人,如何从困苦、困惑、担忧中走出来? 2024/12/25
疲惫的世界欢欣鼓舞!The Weary World Rejoices! 当代人,如何从困苦、困惑、担忧中走出来? ...
- “巴拉吉的困惑”——从“天网”到“孞联网”:理念、... 2024/12/24
Balaji's confusion “巴拉吉的困惑” ——当前AI研发中的法律、伦理与共生困境分析与应对之道 钱 宏 Archer ...
- 人艺智能:重新定义AI的本质与未来(Artifici... 2024/12/1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defined 人艺智能:重新定义AI的本质与未来 钱 宏 Archer Hong Qian ...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关于中文“共生”翻译及对应的人、事、物之说明 ——Symbiosism:Charles Thomas Taylor &Qian hong又一次量子缠绕...
查看详细说明
Speech
-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2021/07/08
三大自组织货币的共生格局 ——宏观世界之数字货币 钱 宏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Symbiosism(...
- 新汉字yǜ的释义 2019/11/16
语从金音玉(Yǜ):金口玉言,一诺千金,性人诚恳、执信; &n...
- 钱宏: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 2019/11/16
点击播放 中国的真实经验与未来走向《凤凰博报》专访钱宏主持人:...
“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在阿里山之门召开
一视同仨,和恊共生
Justice to All, Communicative Symbiosism
过去的将近半个世纪之内,地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作为宇宙和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体质和思维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克服支配与被支配的文明冲突?以及人类是否要自觉地限制文明的足迹?于是,“共生”,作为一种正在悄然兴起的思潮,既是这一历史趋势的自然反应,也是对这一变化现状的反省与重构。
“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于2014年11月15日-16日在阿里山下的嘉义市举行,本届论坛由全球共生研究院和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或亲临论坛,或论文参与,群科毕至,少长咸集,围绕“一视同仨,和恊共生”的主题,学理、历史、现实行动一以贯之,各抒己见。经过充分讨论,本次论坛形成了《阿里山共识(讨论稿)》与《吁请海峡两岸开启金门战役阵亡将士魂回归故里事宜磋商的倡议》,作为论坛的直接成果!一生二、二生三,走过三届的全球共生论坛,已经成为两岸四地和全球华人传播共生哲思、激荡共生能量、汇聚共生贤达、播撒共生善因的思想磁场,开启中国思想化全球的坚定旅程!
论坛由中正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国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袁绪程、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钱宏轮流主持。
哲学界泰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94岁高龄的张世英先生发表热情而深沉的书面致词,他认为应该吸取西方近代重自我的独创精神,也吸取希伯莱文化注重“异己性”的优点,以达到中华文化强调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想局面。他审慎提出:“我们-自我-他者”三阶段说,与“我、你、他仨焦思维”的相通性,即“一视同仨,和恊共生”所指称的一种与生態文明相适应的新哲学范式;进而向与会学者展望新历史时代的愿景,人类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家、国际、全生態关系建构上迈入一个“从权利启蒙,到共生启蒙”的新纪元?
作为共生哲学与共生思想的系统倡议者与坚定呼吁者,中国作家恊会会员和无党派人士钱宏先生,既是此次论坛的发起者、组织者,又是各方思想的汇聚者与深度对话的主持者。他提出的“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者、和合共生”,曾被媒体称之为“十六字箴言”和“崛起时代的处世哲学”。应论坛组委要求,钱宏先生就论坛主题“一视同仨,和恊共生”,从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新历史观、零边际成本共生社会、后喻文化教育和共生启蒙等四个方面作了主题阐述。他向全球政治家、企业家与思想家发出呼吁:鉴于当代中国和世界水、空气、食物、道德的污染、毒化、滑坡,直接对应于五脏六腑各类癌症与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这一让所有人不分高低贵贱无处遁形的情况,所有有能量、有愿力、有智慧的人们,应该顺应“当今最大的政治是人的身心灵健康”这一共同主题,把健康、简约、高尚、可永续幸福富有尊严的“有限生存方式”问题提上全球议事日程;他呼唤所有人生觉醒的人们,应该把与不同文明的共生、与大自然的共生、与他人他者的共生、与自我灵魂的共生,当作最大的人生课题!
作为思本论首倡者、上海广鉴学院副院长戴明朝博士,以全球共生研究院秘书长的身份,作了题为《思想众筹:共生如何从理念走向实践》开场性发言。戴明朝在精要的发言中向所有与会者和共生学人倡议,以尽智尽力之心开创思想众筹新时代:借助最创新的载体与机制,把思想的创生过程投射到社会实践的影响力人群,把历史上只有少数人有资格与条件从事的思维创造与哲学思辨,转换成日益磅礴的大众觉醒与百姓日用——特别要引入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成为塑造未来的新思想创生者、参与者与践行者。
罗马俱乐部成员、德国卡斯鲁尔工业大学教授程一恒在《共生思维驱动创新》的报告中提出了如何在经济增长中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共生,突破人类的增长极限问题。
华盛顿《新世界时报》总编曹鉴钦指出,如果说,由笛卡尔心物二元、洛克天赋人权和牛顿古典力学建构的人类权利理念,把我们从宇宙的经络纤维中撕裂了出来,那么,由生態学、量子物理学和互联网建构的全球共生理念,将使我们人类回归在宇宙中的本来位置,与他者共生一体。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自由学者冯胜平先生提出,从你死我活的丛林政治,到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共生政治,是政治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对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最大的智慧挑战已大幕初启:如何接纳甚至力推“中国共产党+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宪政民主”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信仰重建”的中国思想,不仅是对全球贤哲以共生思想思考未来的智慧考验,也是对全球新秩序适应性的体能考验。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展良《现代文明的特色、挑战与人类共生文明的未来》为题,探讨东西文明共生的道路。认为当代的西方政治哲学都是自由、权利、平等的理性思辨,使得多元文化的人类不是变得丰富而是日益丧失。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周贵华研究员分析了生態文化的“容生”、“共生”和“善生”三种模式,指出人类要从最低限度的一体性持续的“容生”的模式,过渡到真正的持续发展“共生”的模式,再到增进其他生命以及整个生態的活力与质量的“善生”模式,以回归宇宙“生命之源,共生一体”的本质。
逢甲大学化工学院首席科学家林德培博士作了《共生场的量子呈现》报告,认为“仨义、大爱、慈悲是做人的俱生道德,是自然的共生法则及其基本规律,借以展现人类是高智慧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表征”,人类具有最高智慧是因为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
久居香港的资深学者丁学良教授从中国发展模式的德国、日本、苏联-俄罗斯等“亲属”比较中,探讨了如何做到共生的问题;原新华社理论部主任杨继绳提出了如何恊调阶层矛盾,实现社会各阶层合理流动的共生思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王明远则提出如何消除传统中央集权下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长期的对抗与斗争,实现国家结构的共生建构;成功大学两岸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黄清贤作了《两岸共生与和平发展:从霍布斯走向康德》的报告;著名艺术家、横跨多个领域的艺术推广者渠岩教授主张“重建自然的平衡,永续地建立自然的共生秩序”;台湾国立嘉义大学陈希宜博士针对“太陽花学运”折射的两岸政治互信的脆弱现状,提出了两岸由经济共生到政治共生的可能性分析;中正大学教授谢三荣就两岸关系提出“只要在统合论中引入‘我中有你、你中有他、他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理念,‘一中三宪’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就有了政治上的可行性、实践性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周振博士将共生法则引入经济学基础理论,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GDE价值标准”;全球共生研究院研究员杜恒黎作了《权力意识之共生演化律》的报告;银行家杂志总主编高续增认为,共生哲学是科学精神与中国之道的共融体;中国人民大学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高连奎提出“新福利社会”概念,并认为这种低生存成本社会是符合共生哲学的一种社会模式,是共生哲学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应用;美国华夏社会基金会主席游小建发来《共生之可能:一个后工业社会的愿景——刍议美国新经济运动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创新》,认为中学传统的“道本(自然)-道体(阴陽)-道势(整体)”的三位思维,正好对应又应景了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一视同仨,和恊共生”的主题;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杨宪宏提出应当结束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将相的“英雄史观”,代之以反映教、科、文、卫、和实生物的“共生史观”;全球共生研究院研究员王洪波论述了“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与共生哲学”;美国中央康州大学终身教授居延安认为“大共生,是人类新百年的宏大叙事”的重新开始;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邹纪平在《浩瀚宇宙,全球一家》中对“西方科学”提出74条质疑之后,指出“人类需要猛醒,用宇宙视角看人类文明,最终建立与天地和恊共生的世界”。
“共生”,作为一种思潮或一种智慧,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现象或历史运动。本次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50多篇。一大批海内外贤哲以各种形式与大会形成强烈的思想共振!
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特地就易与道的关系再度进行哲学义理的梳理,彰显两者关系中呈现的本体生態哲学,并提出“人类和恊共生之道,必是有所为的努力而体现有所不为的自然”这一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深入见解。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教授给论坛提交《“将无同”——文化融合是人类未来的大趋势》,并深情表达:“共生论甚获我心”!
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稼祥,在《共生“新天下”——世界体系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当下国际战略》中指出,华夏文化基因库里,蕴藏着巨大的互利共生的国际政治思想,把“敌我友”的斗争—战争思维,转变为“我你他”的和合—共生思维,把“他者”纳入平等的互利共生关系,与“我你”平等,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扩容”。
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共生哲学是关于社会共生的哲学理论,它从共生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哲学上的主体性、价值论、伦理学和历史发展观等问题。在根本上,共生哲学试图澄清和阐明人类社会的共生本质、原理和规律,从世界观、唯物史观的高度对自然、人和社会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
公共外交倡导践行者赵启正来信,祝贺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成为“研究和倡导‘共生论’的又一进程”。发来贺信的还有中欧社会论坛总监陈彦、法国欧中联合商会秘书长王海曦、英国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会长常向群。台湾文化部李连权司长代表著名作家龙应台尽地主之谊,在开幕式上对与会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作“道不同,亦相为谋”的致词。
亲临或论文参与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的还有:中正大学政治系主任蓝玉春、著名共生论学者于真、著名诗人书法家董晋、著名经济评论家袁剑、著名意见领袖郎遥远、著名公民教育者周鸿陵、知名作家与乐活行动者蓝怀恩、著名时政评论家笑蜀、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执行长谢明辉、厦门新四军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朝宗、金融工作者高术三、中正大学教授李翠萍、世界华人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培林、著名网络作家汪亚民、扬州财政局干部吴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松良、乡村建设践行者邱建生、民间哲学家李东凯、儿童音乐剧导演钱慧明、香椿文化专家许胜光胜教授和开发者郭上富博士、著名经济学家陈平、著名经济分析师赵昌会等。他们中有的出席过全球共生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主办的第一、第二届全球共生论坛,有的是连续三届全程参与者。
唯有能够穿越历史、配置时空的新历史观,才能更好地烛照人类构建未来。出席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的与会者,还讨论了建构“共生史观”,使之成为人类叙事的主流的必要性、重要现实意义。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虽有部族、国家、宗教、阶级的矛盾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暴力、恐怖,但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是人与人之间自始至终的分工合作、交流互惠、创造革新推动的共生圈不断扩大的过程,从部落、家国扩展到全球。但是,当人造文明物化世界,遇到增长、对抗、操控施恶的三大极限,难以为继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上。如何看待历史?涉及到历史观,即以什么概念串联历史事件。我们熟悉的著名历史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侧重政治经济关系以阶级斗争串联历史事件的斗争史观(梯叶里),后发展为唯物史观(马克思),一是侧重社会文化传播以文明发生发展串联历史的文明史观(布罗代尔)。然而,梯叶里的斗争史观与布罗代尔的文明史观,对历史蕴含着的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智慧和价值取向,并不能完全把握,尤其是对当下发生的事,很难给出符合我们心灵成长和人类共同生活价值的解释,所以,我们想通过“共生”这个符号变换,综合逻各斯(logos)与贺洛格(holog)两种思维方式以及竞争与竞生(合)相互作用力,来强调与生態学、量子科学、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当代人类新历史观——共生史观。
最后,中正大学教授廖坤荣代表第三届全球共生论坛与会者宣读了大会初步成果《阿里山共识》。共识指出,发挥好公民个体与社会团体、政府、市场的三大自组织力,社会和恊、经济繁荣、政府有为、人民幸福,才能真正实现;作为本次论坛的落地举办方,廖教授富有智慧地总结化作全体与会者的心声:作为拥有丰厚共生哲学底蕴的中国,应该走在人类新的文明范式变革的前列,共生范式的提出,是中华文明自我觉醒融通全球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在精神文明上引领世界的开始。
作为对两岸历史和解共生的深度认同,全体与会者还在阿里山下发出《吁请海峡两岸开启金门战役阵亡将士魂回归故里事宜磋商的倡议》,聊尽思者的绵薄之力与拳拳之心!
作为思想众筹的探索,本届论坛深深感谢俞春方、王大也等朋友的道义支持!感谢中正大学杨律德同学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全体同学的勤勉服务!
(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王明远、中正大学政治系硕士生刘伯彦、人民大学博士生周振,联合整理报导)
上一篇: 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在京举行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