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环境 ecological-environment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態环境 > 论共生系统工程(摘要)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论共生系统工程(摘要)

发布时间:2019/06/10 生態环境 标签:共生系统浏览次数:388


摘 要:阐明以劳动为核心与基础的人类行动(行为)是共生系统的根基,剖析了劳动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论述了处理共生系统演化中各种关系的原则,以及为贯彻落实这些原则需构建的制度体系。

 

关键字:系统工程;劳动的属性; 共生系统制度体系


 

环境社会系统源自自然系统。无生命系统中本来就具有构成生命系统的所有元素,在条件成熟时,便必然而又偶然地逐步形成生命,衍生出生命系统。在生命系统与其无生命环境之间物质代谢的基础上,经由劳动,创生了由人引起、调节和控制的新型物质代谢过程。

 

在生物群体组织演化的基础上,经由人群劳动,创生了人类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在生物与其环境刺激与和反应之间关系演化的基础上,创生了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认识过程。于是,在自然生態系统演化的基础上,经由以上三位一体的演化过程,创生了自然经济社会系统。

 

共生系统的根基,也是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即以劳动为核心与基础的人的行动(行为)。劳动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指由人引起、调节与控制的物质代谢、 能量变换、信息/思想生成三者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过程。社会属性则是由经济上的劳动的合作、分工、交换;社会上的家庭、社区行动(行为)的合作、分工、交换;秩序(制度)上的习惯、道德、法律、政治等三者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过程。精神属性较为复杂一些,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在认知方面,由耳、目、鼻、舌、身、磁等感官获得的感性知识;经过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进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理性知识;经过准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酝酿(暂时停顿但自然而然地持续处于无意识地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灵感(具有顿悟性、瞬时性的认知活动)获得的灵性知识三者构建的感、理、灵三位一体的共生过程。其次,在情感方面,由基于生理要求的心理需求“六欲”(不欲、弱欲与强欲)孔子孟子荀子…;经过对来自内外刺激预期后果算计汇出的对其评价,真/伪、善/恶、美/丑;以及在人们情感中产生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態度三者构建的欲、评、態三位一体的共生过程。在意志方面,由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遭遇挫折,一时难以找到出路时的定力;一路顺风、似乎可以轻松地取胜时的清醒头脑三者构建的勇、定、醒三位一体的共生过程。

 

劳动以外的其他人类的行动(行为)则包括:环境行动、经济行动、社会行动(行为)、文化行动(行为)和政治行动(行为)。

 

而人的行为维、时间维和空间维构成对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进入分析的三维分析框架,也是实现共生理念的共生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构成。其中,人的行为维是三维分析结构的核心,指的是人类持续进行的,通过创新增强生態产品生产能力、驱动区域绿色发展的行为系统。

 

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复杂巨系统,需要通过跨学科与多学科相结合的系统方法,才能揭示、刻画、掌握、应用于创新与创业的实践之中。时间维是指人的创新行动在由无穷多个创新增强生態产品生产能力的全寿命期,连结起来的系统中展开的持续过程。空间维是指人的创新行动在无限大的适宜空间中,持续的、波浪式的拓展的过程。

 

妥善处理环境社会系统演化中各种关系是共生系统工程的重要技术组成。处理环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精神)各子系统内和外及其与系统整体的关系,应以增强环境社会系统总体功能为目的,并以此作为评判一切行动准则。这是处理系统内外一切关系的首要原则。为此,需要提炼出可测度、能量化的指标、并建构指标体系,用以对一切相关行为的是与非,优与劣进行评判。按指标要求,在系统总体指导和其他子系统配合下,引导、激励、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以提高本子系统的功能。在过程建设过程及时察觉、纠正、制止其不利于其他子系统以及系统整体的行为,更要实时地收集、处理好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自身以及周边时空环境背景变动的信息,以保证系统始终沿着正确的路径顺利演进。

 

 



 

张象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创始人、农发学院两个学院的创始人,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级顾问兼终身研究员。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