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德:大国哲学 the-original-virtue-the-country-philosophy-of-a-great-repubulic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原德:大国哲学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共生思想理论前沿

THE THEORY

 

 

 

 

书名:《原德:大国哲学》

作者:钱 宏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作品介绍

 

内容提要:

 

时空在变,光速也在变,只有宇宙生命自组织力展现出质能信转换的永恒意义,整个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富有广义生命自组织力背景的“共生场”。然而,“理论脱离实际”的原教旨教条主义和“按下葫芦浮起瓢”式的专业经验主义的双重误区与相互博弈,构成了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当代性”整体缺位。

 

怎么办?本书作者分原德、原道、反思、追寻、重建、大国方略六个部分依序展开,同时提出“当代国人何以处世?”或“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文化观?”,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作者从东方传统智慧“天地之大德曰生”为起点,反复梳理2500年,特别是近500年来世界哲学的流变,提出重建大国哲学——即人的哲学,倡导将工具理性置于价值理性的规范,以“良智、文明、共生”六字箴言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重塑中国国家形象,整合超越西方语境的现代、后现代、后工业社会和工业(商)文明,首倡“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带动生態文明建设,进入“当代性”、“前生態社会”、“全生態共生社会建设”之全球语境。作者主张中国立足于“共生发展”,将传统的“仁政”、“仁和世界”、“私民社会”与利益共同体,扩展到当代的“仨政”、“仨和世界”、“公民社会”与公民共生体(Civil symbiosome),对内实行全社会大和解,对外树立魅力大国形象,克服“公权私用”以达“官知进退,民谙厚德,国昌共容”的互助、互信、互联境界,终结数千年“治乱兴衰循环史”。作者力行“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者、体行共生”的处世哲学,处理好内部及全球事务,和世界一道走向共生,创建一个共生世界。

 

共生哲学,是精神体能(Energy)强大者主动伸出的和解、和睦、和平之手,所以,本书说的大国,与西方现代语境中1648年以来的国际体系所拥有显著优势权力资源(或综合国力)虽有关联可兼容,但其本质区别在于,展现全体国民循共生法则、共生智慧之原德而真信笃行;其关键在于,回归人类生活的常态——即 “没有例外的一切社会成员”(恩格斯)优雅从容地休养生息。

 


 

目  录

原  德

 

建设经济强国的同时,提出文化强国;对人类作出经济贡献的同时,作出文化贡献,是一个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结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时代精神,但由于长期囿闭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复制性路径选择困境,陷入内部事务长期“斩不断,理还乱”的尴尬之中。因此,应当从时代主题的转换的高度,直接进入“中国何以处世?”这一富有大国哲学意义的当代性主题。当中国与世界即将告别“后工业社会”而挺进到“前生態社会”之际,一旦我们从这种处世哲学的当代性诉求反观现实,理顺中国内部事务与外部事务的思路,便清晰可鉴:全生態社会的文化创造,有赖于重建大国哲学——尊重和调适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自组织力的哲学,亦即顺共生原德而行的哲学!

 

1、大国哲学——从“中国向何处去?”到“中国何以处世?”的主题转换

 

》》》》导言 基于共生原德的当代化价值重建

 

》》》》一、中国将何以处世?

 

1.树国人核心价值观

2.荡涤私累内外共生

 

》》》》二、共生哲学的背景传承与创新

 

1.参赞化育共生

2.背景主义追问

3.自由平等综合

4.东方传统根由

 

第一节  公共化生良智:迎接全球“前生態社会”

 

》》》》一、解套中国问题与创新的大背景

 

》》》》二、现代“后工业社会”不合时势

 

》》》》三、前生態社会已经到来

 

》》》》四、共生智慧的三维延展

 

》》》》五、一切为了创建一个共生世界

 

第二节 三维制度文明:人民主权、宪政制序、国家权威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

 

》》》》三、什么是国家主义?

 

》》》》四、人民主权、宪政制序、国家权威三维文明

 

》》》》五、共生智慧超越了拿什么主义来救国的问题

 

第三节 人伦多样共生:东方文化区域生活趋向

 

》》》》一、当代东方文化圈生活方式

 

》》》》二、从仁人到仨人的伦理重建

 

》》》》三、全息生態文明下的公民社会

 

》》》》四、人伦共生的“十六字”方针

 

1.全球视野

2.东方情怀

3.善待他者

4.体行共生

 

第四节 共生哲学在当代生活中将如何展开?

 

》》》》一、“三论”互补恊熵转换可共生

 

》》》》二、共生新思维凸显中国共生崛起

 

第五节 良智、文明、共生: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中国必将成为走向共生的模范国度

 

》》》》二、当代中国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充满德行光辉的中国形象

 

原 道

 

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潮流已经严重走向重智不重慧、重谋不重略、重术不重道、重实用不重思想的极端,虽然有利于人们迅速利用规律实践,复制、学习前人和他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具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高效率、低成本特征,但在哲学及科学艺术社会历史意义上则显现出僵硬、被动、封闭、碎片化、补丁化的特征。只有从思维方式改变入手,提高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力”、“文化力”,走向身、心、灵 “生命自组织”一体化了,中国人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新,以及作为正常国家公民的休养生息,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强大的精神体能和思想理论支撑。在所有范式共识(Paradigm Consensus)间追寻可通约性,是作者所谓背景主义哲学(1994)的信念与出发点。而人类生产、生活、生態中的共生法则,正好具有这种最大通约性。

 

2、必须在思维方式上来一场改革

 

3、中国人先得来一点“形而上学”的训练

 

4、中国人最应读懂的一本书——人类每一种智慧都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合金

 

5、真正的革命,必是范式创新!——写于楚渔先生《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再版前

 

6、思想力:十亿分之一话高锟

反  思

 

当代智库圈子(官方或非官方)的出现与存在是有价值的,其坚守精神更让人敬佩,然而对不起,谋略性智慧解决不了当代中国的大战略问题。常识告诉我们,再多再好的建材,都不会自行成为历来享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伟大建筑!从思维方式的改变,到反思当代国人耽于“法乎其上”的“他性”思维和基于“利益优先”的“奴性”价值,作者发现理论思维的内部机制,靠“理智的自由发明”来完成理论思维的第二次乃至N次飞跃,而这种自由的发明和创造的心理机制,在于理论思维中想象、直觉与抽象的相互恊同的作用,以及意向、信念、美的原则等的潜在支持。由这一发现对社会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梳理之后,再反思当下中国思想理论界各派人士影响力与恩格斯平行四边形理论,预测中国的未来,提出从仁人世界观到仨人世界观的转变。

 

1、创新,谈谈理论思维的内部机制

 

2、为何国内学者的理论思维含量如此之低

 

3、当代中国哲学思维停滞和僵化的根本原因

 

4、一个国家思想资源的枯萎比什么都可怕

 

5、享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物是怎样建成的?——兼评《炎黄春秋》的政体改革

 

6、当下中国思想理论界各派人士影响力分析与恩格斯平行四边形理论及中国的未来

 

7、从仁人世界观到仨人世界观,想起了费孝通“差序格局”论

 

8、哲学精神高于宗教和政治——关于第三种忠诚的对话

 

追  寻

 

一部哲学史,就是人类不断超越现实,打破决定论,追寻可能世界的思想史,亦即历代哲人灵魂深处那股“伏流”不断突涌到思维地表而汇聚成人的创造激流的历史。作者所追求的正是将哲学家那种追寻可能世界的品性引入现实生活,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体现出“追寻可能世界”的特征。由此,作者发现一切危机(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说到底是哲学危机,因而让我们当代人回到哲学,于是,提出了消弥500年来导致人类陷入“文明冲突”、“历史终结”、“一元多元”、“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背景主义哲学,并将这一哲学的立足点,放在了每个新生代亦即“没有例外的一切社会成员”的生命自组织力的历史创新过程之中。

 

1、追寻可能的世界

 

2、一个当代东方人对霍金的回应——哲学死了,还是回到哲学?

 

3、背景主义如是说:文化危机说到底是哲学危机

 

4、我们从何而来:关于大文化战略的哲学追问

 

重  建

 

作者相信物理学、生物学(包括认知学、心灵学)、文化学(包括价值观)将统一于“广义生態学”,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共生场”,一种“乐活新思维”、“共生新思维”全景图,催生一场关于历史文化观的真正的社会生態革命。于是,无论东西南北左中右,无论江湖庙堂农工商,这已经不再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革命(那是剥夺),不再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革命(那是侵略),不再是对“他者”的革命(那是掠夺),而是“范式融合革命”,是“前生態社会”到来时文明人类的自我革命,是新我对旧我的自组织革命。从社会重建、文化重建、价值重建,只能是当代人从自身背景的秉承与生命自组织力(包括当下世界与中国的文明历程、社会生活风貌和时代精神的判断力、思想力)中,依照当代人的自性,即自处高贵的精神品行生成。

 

1、“三恊论”、共生场、处世哲学——在“超光速中微子研究报告会”上的发言

 

2、良心良智良能三位一体:中国人的世俗上帝!

 

3、背景主义自组织力理论的中国对象与方法——中国的改革共识与动力机制探源

 

4、历史担当、天下情怀、重建形象——在中国学商会迎新晚会上的致辞

 

5、自处高贵的精神品行

 

6、“母亲,我是你用生命写下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7、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文化观?——理顺国家内部事务的两种实践方式与价值取向

 

8、解开“权力合法性与奢侈浪费的死结”——致恩师童庆炳先生

 

大国方略

 

共生宣言遵循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顺势而为,体行共生”主题展开,重在宣示全球生態化语境下的中国处世哲学。

 

宣言从人类文明形态消长更替,工商文明盛极而衰,生態文明应运而生的历史进程,反观中国的真实历史经验,当代问题的因应之道,揭示全球化、信息化、生態化时代到来的必然趋势。

 

宣言认为,倘能从制度上无例外地尊重每一个公民的行事权利,重建社会,改良政治生態、经济生態、文化生態;确保公民身心灵健康,有序释放三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社会精神体能,恊和发挥政府、社会、公民三大自组织力,那么,中国将可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新工艺的力量,克服工商文明增长、对抗、施恶三大极限;成为生態文明建设的先发国家,全球生態化模范国度,从而可望在未来十年建成一个大中华联邦共生国,为人类创建共生世界提供行为范例。

 

宣言充分论证了“历史人物”对于当代中国把握历史机遇的突出意义、“公正约定”对于当代中国作为共生底线的价值;针对中国“全面补好工商文明的课,稳健走上生態文明的路”和“对内实行全社会大和解,对外树立魅力大国形象”的需要,提出中国体行共生的八大步骤;针对全球生態格局,提出尊重各国各区域生活圣域、体行共生的国际预测的纲领性理论,主张回归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制订《共生公约》,预言世界性公民共生体(Civil symbiosome)组织的兴起,将取代现行利益共同体(Community interest)组织的惯例,超越现行民族国家的世界秩序。

 

宣言全面梳理整合古今中外先知先觉人士,对于共生法则、共生智慧、共生公约的发现和论述,指出共生作为生態文明的活的灵魂、人类大成智慧和公共生活圣域的当代意义。认为当今世界,人类已然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舍共生,则可能自我毁灭,乃至同归于尽;得共生,则可望回归生物、物种、生態、环境的自然循环,休养生息,优雅从容,向死而生!

 

宣言最后宣示了三大愿力,倡导:全人类各显神通,创建一个共生世界!


 

共生宣言:全球生態化语境下的中国哲学

 

引  言

 

》》》》一、全球天命

 

》》》》二、中国使命

 

》》》》三、历史人物

 

》》》》四、体行共生(公正约定)

 

》》》》五、体行共生(八大步骤)

 

》》》》六、体行共生(国际预测)

 

》》》》七、体行共生(大国一致)

 

》》》》八、共生哲学

 

》》》》九、共生场论

 

》》》》十、生活圣域

 

》》》》结  语

 

 

》》》》直面真实的思想(李卫)

 

》》》》一个当代东方人的整合与超越尝试(刘进)

 

》》》》谈钱宏先生的背景主义——当今哲学的一条新路(李东凯)

 

》》》》人的心量,可以无限广大(张立德)

 

》》》》后记   从不舍得放弃我的天真和幼稚

 

0

igs002@symbiosism.com.cn

周一8:00至周五17:00,可以点击咨询